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之争”:透视餐饮行业未来新走向

   时间:2025-09-18 04:55:37 来源:互联网那些事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并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场合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它。”罗永浩在近期的一次公开表态中,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场。然而,这位科技界知名人物与餐饮品牌西贝之间的一场风波,却意外地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热度甚至超越了同期举办的苹果发布会等科技盛事。

事件的起因源于罗永浩在出差归来后的一次发文。他指责西贝餐厅使用了预制菜,并呼吁相关法规能够尽快出台,要求餐饮机构明确标注所售菜品是否为预制菜。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

面对罗永浩的指责,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作出回应。他在西贝门店内展示了罗永浩的消费菜单,并坚称西贝的十三道菜品中无一预制菜,同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声誉。这场“罗贾对决”随即升级,罗永浩也不甘示弱,在微博上发起悬赏,以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随着双方互动的升级,罗永浩和西贝分别采取了多平台直播喊话、公开菜品制作流程、开放后厨参观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这场风波在9月13日迎来了转折点。

当天,官方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了专家审查,即将进入社会意见征求阶段。这意味着,餐饮门店如何使用预制菜、哪些菜品属于预制菜等问题,将很快有明确的统一标准。罗永浩随即发文表示,西贝事件可以告一段落,期待相关法规尽快实施,自己也将回归正事。

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的关注点逐渐从西贝本身扩展到了预制菜这一更广泛的议题。人们开始探讨,究竟什么样的菜品才能被定义为预制菜。

根据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标准化流水作业、分切、调味等预加工步骤,以及炒制、煮制等预烹调工序制成的预包装成品或半成品菜肴。按照产品形态的不同,预制菜可分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和即食食品四大类。

预制菜之所以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锅气”不足。随着预制程度的提高,厨师在烹饪过程中的调味空间逐渐缩小。然而,对于连锁餐馆和消费者而言,预制菜的优势在于其工业化流程带来的口味标准化和质量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厨师水平差异导致的餐食质量波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中旬,我国现存的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7.4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约9500家。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独居年轻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则归功于生产技术、保鲜技术和冷链技术的不断进步。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餐饮企业将逐渐形成三大形态:一是坚持不用预制菜,严格保持现制现炒流程的餐饮企业,这类企业将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体验;二是自研或创新预制菜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定位中高端,通过二创加工和风味融合为食客提供优质消费体验;三是依赖预制菜的连锁餐饮企业,这类企业将充分利用预制菜的质量稳定和价格优势,满足平价连锁品牌的运营需求。

随着“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信息的透明化,未来的消费者将能够根据自己的就餐需求灵活选择餐厅。这场由罗永浩和西贝引发的风波,不仅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让公众对预制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