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传来新进展——科大讯飞(002230)宣布获得一项名为“移动机器人盲区感知方法、装置、移动机器人及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通过创新技术路径,显著提升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能力,为智能制造、物流配送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专利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盲区感知的局限性。技术方案通过动态建模机器人朝向与盲区轮廓的关联性,利用首尾定位算法精准锁定安全感知节点,实现感知范围的最大化覆盖。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可减少30%以上的无效感知动作,使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在物流仓储场景中,搭载该技术的机器人能更高效地识别障碍物,降低碰撞风险。
从研发投入数据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6.99%。尽管今年累计获得522项专利授权(较去年同期下降10.92%),但专利质量显著提升,尤其在机器人感知、语音交互等核心领域形成技术壁垒。目前企业已构建起包含5553项专利、3939件商标和1583项著作权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
在产业布局方面,科大讯飞通过资本运作强化生态优势。数据显示,企业已对外投资130家科技企业,参与6764次招投标项目,形成从核心技术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其在人工智能赛道保持领先地位。例如在智慧医疗领域,其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已覆盖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
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引发对人机协作安全性的深度思考。随着移动机器人渗透率逐年提高(2025年预计达45%),如何建立可靠的安全防护机制成为行业焦点。科大讯飞研发团队正在探索多模态感知融合方案,通过视觉、激光雷达与语音交互的协同,构建更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这种技术演进方向,或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标准范式。
从市场应用看,该专利技术已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在苏州某智能工厂试点项目中,搭载新感知系统的AGV机器人实现99.7%的避障成功率,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2%。物流行业专家指出,这类技术突破将推动无人配送成本下降18%,加速“最后一公里”自动化进程。消费者端也将感受到明显变化,预计2026年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将突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