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penAI“Bob内核”缔造者浮出水面 硅谷人才争夺战再掀波澜

   时间:2025-09-21 14:40:1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OpenAI的技术团队中,有位被称为“Bob”的神秘工程师,因其编写的CUDA注意力内核性能卓越,成为公司内部公认的“关键先生”。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内核每日在数十万张GPU上运行万亿次,对模型推理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故障,不仅需要回滚训练checkpoint,还会造成巨大的算力浪费,因此团队对其稳定性要求极高。

前OpenAI员工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个细节:某次团队花费一周时间未能解决的性能问题,Bob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修复。这种“巫师级”的技术能力,让同事们自发在公司内部Slack频道创建了“Bob magic”表情包,用以表达对他的敬意。甚至有员工调侃,若Bob突然休假一周,整个公司的研发进度可能陷入停滞。

这款被戏称为“Bob内核”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对GPU注意力机制的深度优化。业内人士指出,全球能编写高性能训练用CUDA内核的专家不足百人,而OpenAI仅靠Bob一人便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计算需求。这种技术壁垒,让Bob成为硅谷科技公司竞相争夺的对象。

近期,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被传已将“挖角Bob”列为招聘会议的首要议题。有消息称,扎克伯格对OpenAI此前多位核心研究员跳槽meta仍不满足,此次甚至因未提前获知Bob的存在而“大动肝火”。知情人士透露,meta每年为某些技术专家开出的薪资高达1400万美元,但像Bob这样能直接影响模型推理效率的人才,其价值已难以用金钱衡量。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名为Scott Gray的技术专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公开资料显示,Scott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修物理与计算机科学,2016年加入OpenAI后专注GPU内核优化。他参与撰写的51篇机器学习论文被引用超过8万次,其中不乏《GPT-4 Technical Report》等重量级研究。

Scott的技术背景与“Bob内核”高度契合。2017年,他作为第一作者在OpenAI官方博客发布《Block-sparse GPU kernels》,提出一种针对块稀疏权重设计的高性能GPU内核。该技术通过优化全连接和卷积层,在特定稀疏度设置下可实现数倍加速,远超传统cuBLAS或cuSPARSE方案。这与“Bob内核”在海量GPU推理场景中的表现如出一辙。

更耐人寻味的是,Scott曾在Reddit上详细披露自己在OpenAI的CUDA内核开发过程。他提到,这些内核是“两个月前悄悄完成并发布”的,涉及FP16/FP32计算优化和P100/P102 GPU适配等核心技术。这种时间节点与技术特征的吻合,让Scott成为“Bob”身份的最有力候选人。

硅谷的人才争夺战从未停歇。此前,meta已从OpenAI挖走赵晟佳、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等多位核心研究员,对OpenAI造成不小冲击。此次Bob身份的曝光,再次凸显了顶尖技术人才在AI领域的战略价值。有分析认为,随着模型规模不断扩大,底层计算优化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类似Bob这样的专家将成为决定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OpenAI尚未对Bob的真实身份作出回应,而meta的招聘动作也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中,任何一位“Bob”级别的技术专家,都可能改变AI行业的竞争格局。

参考链接: [1] https://x.com/khoomeik/status/1968136500807340291 [2] https://openai.com/index/block-sparse-gpu-kernels/ [3] https://www.linkedin.com/in/scott-gray-569704/ [4]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5izkux/comment/dbctqo3/?context=3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