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鸿祎杨建成直播论“锅气”:炒菜机器人与人类大厨共塑餐饮新生态

   时间:2025-09-22 02:33:26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餐烹饪中,有一个难以用具体指标衡量的概念——“锅气”。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锅气是铁锅在高温下激发食材产生的独特焦香;而专注于炒菜机器人研发的橡鹿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杨建成则指出,锅气源于火候控制与颠勺动作共同引发的美拉德反应。这种既抽象又关键的风味要素,近期因一场关于人类厨师与AI设备烹饪能力的讨论而引发关注。

9月下旬,周鸿祎与杨建成通过直播试吃展开深度对话。这场以“人类大厨与AI炒菜机器人谁能复刻中餐锅气”为主题的辩论,将科技从业者与餐饮行业代表的观点碰撞推向台前。直播中,周鸿祎展现了对美食的极致追求——他特意空腹数小时参与试吃,并坦言自己向来对饮食质量要求严苛。

在体验橡鹿机器人烹饪的菜品后,周鸿祎给出高度评价:“作为对食物非常挑剔的食客,我完全分辨不出哪道菜是机器人炒制、哪道是人类厨师完成。这说明设备已经达到实用阶段。”针对“机器烹饪缺乏人情味”的质疑,他以人工智能发展轨迹为例反驳:“就像早期大模型被诟病‘AI味’过重,但技术迭代证明机器完全能超越人类水平,烹饪领域同样如此。”

橡鹿机器人的研发方向直指餐饮业深层痛点。创始人杨建成曾担任香格里拉集团CTO,他观察到中餐行业长期面临厨师招募困难、后厨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自2021年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商用场景的垂直研发,通过毫米级温控、精准投料等技术,实现单台设备3分钟出餐,且保证万台设备同菜同味、单台设备万次操作口味稳定。这种标准化能力为连锁餐饮扩张提供了关键支持。

市场数据印证了技术落地的成效。杨建成透露,目前橡鹿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已接近万台。设备通过稳定输出降低了对厨师个人技艺的依赖,同时改善了后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更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展现出优势。

关于机器人烹饪与预制菜的关系,两位对话者达成共识:二者并非替代而是互补。杨建成解释:“某些菜品需要预制处理,比如茄子需提前油炸定型。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食材新鲜度、卫生标准和口味,而非是否经过预制。”他特别强调机器人模式的差异化优势:“预制土豆丝可能千篇一律,但机器人能根据用户偏好调整酸甜度、辣度,甚至让普通消费者像周总那样自定义口味。”

这场讨论并未陷入“机器取代人类”的悲观叙事,反而勾勒出人机协作的新图景。机器人承担重复性、标准化的烹饪任务,将厨师从高强度劳动中解放;人类厨师则专注于菜品创新、传统技艺传承,甚至将秘制配方输入设备数据库,让地域特色通过技术手段触达更广群体。这种模式既保留了餐饮文化内核,又满足了行业效率升级需求。

杨建成提出的“123公式”直观体现了技术价值:一名操作员管理两台设备,出餐效率相当于三名厨师。这种人力配置优化方案,恰好契合连锁餐饮快速扩张的需求。

在直播尾声,两位对话者将话题延伸至产业生态构建。周鸿祎建议炒菜机器人研发不应局限于设备本身,而需向配料供应、净菜处理等产业链上游延伸。杨建成透露,公司计划年内推出包含食材配送的月租服务模式,通过整合餐饮供应链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

当直播设备陆续关闭,机器人清洗锅具与人类整理灶台的场景在余温中交织,恰似当前餐饮变革的生动写照——技术革新与传统工艺并非对立,而是在碰撞中寻找新的平衡点。随着炒菜机器人从单一工具进化为产业生态节点,人类厨师的经验与机器的效率正在共同重构餐饮行业的未来图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