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科技与诗意交织,深圳坪山以“慢行友好”新理念赢得青年人才心

   时间:2025-09-23 00:00:3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坪山,科技与自然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融共生。高架桥上,“云巴”列车划出流畅的弧线;街道间,无人驾驶车辆有序穿行,勾勒出充满未来感的城市图景。与此同时,坪山河畔的绿道蜿蜒伸展,骑行者与散步人群共享着这份都市中的诗意栖居。

“这里的空气让人沉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远胜过任何补贴。”刚在坪山创业的李凯骑着自行车穿过坪山河碧道,沿途的生态景观与科研基地相映成趣。这种“科研与生活”的双重体验,正成为吸引年轻人才的重要因素。坪山通过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将16公里的坪山河碧道工程与城市空间无缝衔接,未来将形成集休闲、运动、生态于一体的滨水长廊。

今年,坪山计划新建及改造碧道、绿道超15公里,新增骑行道5公里以上。至“十四五”末,区域将新增慢行道超70公里,建成约79公里滨水碧道。这些数字背后,是坪山对“三生融合”理念的实践——通过慢行系统串联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居民在步行或骑行中感受城市温度。

在文祥路与文远路交界处,新落成的滨河慢行道成为居民彭薇的“治愈空间”。她站在坡道上远眺坪山河,微风拂过面颊,“这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在都市中格外珍贵。”设计团队通过台阶、坡道等细节,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绿道系统无缝衔接,形成蓝绿交织的城市空间。

慢行系统的升级不仅体现在景观,更融入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坪山大道南段人行天桥采用“璀璨之星”设计理念,配备垂直电梯与自行车助力系统,解决推车过桥难题;中山中学周边试点“学童通道”,光祖中学路口增设智慧斑马线与自发光道灯,深圳高级中学东校区推广风雨连廊。这些细节,让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的出行更安全便捷。

居民郑剑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前往马峦山郊野公园需穿越河道土路,如今新建的河边人行道仅用12天便完成主体工程,200米长的慢行道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周末,他带着家人漫步河畔,孩子们在溪边嬉戏,山林的风吹散都市的疲惫。

坪山中心公园的火爆,印证了慢行系统对城市活力的激发。这个融合运动、亲子、社交功能的公园,每天吸引大量市民。36岁的曹志杰是这里的常客:“早上自己晨练,傍晚带孩子运动,一天至少来两趟。”公园内的设施与周边慢行道无缝对接,让健康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坪山的交通转型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760公里的高品质慢行网络正在规划中,它将串联自然生态、公共空间与交通枢纽,形成多极联动的一体化系统。在这里,科技感与田园诗意不再对立,而是共同塑造着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城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