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天文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极具特殊性的超大质量黑洞——RACS J0320-35。这颗黑洞不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还为人类理解宇宙早期天体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研究团队介绍,RACS J0320-35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0亿倍,位于距离地球约128亿光年的遥远星系中。由于光速的延迟效应,人类观测到的影像实际来自宇宙诞生后仅9.2亿年的时期。这一发现刷新了已知黑洞增长速度的纪录,成为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黑洞通过吞噬周围物质形成吸积盘,物质在下落过程中被加热至极高温度,释放出强烈辐射。对于超大质量黑洞而言,这种辐射的亮度甚至可能超过其宿主星系,此时的天体被称为类星体。RACS J0320-35正是这样一颗由黑洞驱动的明亮类星体。
研究数据显示,该黑洞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爱丁顿极限的2.4倍。爱丁顿极限是黑洞吸积过程中的理论平衡点,即引力向内拉力与辐射向外推力相互抵消时的最大吸积速率。传统理论认为,黑洞的增长速度不会超过这一限度,但此次观测结果显然打破了这一常规认知。
针对这一异常现象,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RACS J0320-35在诞生时质量就超过1万颗太阳,远超已知黑洞通常不到百倍太阳质量的出生规模;二是它确实以超越爱丁顿极限的速度持续成长。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研究团队更倾向于支持第二种解释,认为这颗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能极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