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川大学子与顶尖学者共探黑洞奥秘 学术报告激发天文探索热情

   时间:2025-09-27 03:54:5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为助力高校天文社团发展,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四川省天文学会近日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吴学兵,在四川大学举办了一场以《宇宙中的黑洞》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此次活动作为中国天文学会“大学生天文科技社团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近200名川大天文社团成员及天文爱好者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报告会上,吴学兵教授摒弃复杂的数学推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影像资料,带领同学们逐步探索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黑洞。他围绕五大核心问题展开系统讲解,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发现,为听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

针对“黑洞的半径与其质量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吴学兵从史瓦西解入手,详细阐释了“史瓦西半径”的概念,指出黑洞的视界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一简洁而深刻的关系,为理解黑洞的物理特性奠定了基础。

在回答“太阳会变成黑洞吗”时,吴学兵结合恒星演化理论明确表示,太阳质量远未达到坍缩成黑洞的临界值。只有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生命末期经历超新星爆发后,其核心才可能形成黑洞。

关于“银河系中心的大黑洞比太阳重多少倍”,吴学兵介绍了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恒星运动轨迹,计算出银河系中心黑洞质量高达太阳的400多万倍。这一数据让同学们对超大质量黑洞的规模有了直观认识。

在探讨“黑洞不发光,天文学家为什么可以发现黑洞”时,吴学兵重点讲解了多种间接探测方法,包括观测黑洞吸积盘发出的强烈辐射、追踪伴星运动以及探测引力波信号等。这些方法展现了天文学家在研究黑洞时的智慧与创新。

对于“天文学家是用什么样的望远镜拍到黑洞照片”的问题,吴学兵详细介绍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国际合作项目。EHT通过全球射电望远镜组网,形成等效于地球口径的超级望远镜,成功捕获了M87星系中心和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影像,实现了人类认知的重大突破。

吴学兵的讲解深入浅出,贴近科学前沿,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展现出扎实的科学素养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此次报告会是中国天文学会发挥顶尖人才与学术资源优势,支持高校天文科技社团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成功的科研启蒙,有效激发了社团的活力与凝聚力。通过与顶尖学者的面对面交流,川大天文社团的同学们深化了对天体物理前沿知识的理解,同时被吴学兵教授展现的科学精神与探索热情所感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