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9万年后白矮星或近太阳系?人类探索“引力弹弓”应对宇宙挑战

   时间:2025-09-27 10:18: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调试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的偏振滤光片过程中,天文学家意外捕捉到一颗名为WD 0810-353的白矮星光谱数据异常。数据显示,其氢阿尔法谱线呈现严重扭曲,径向速度测算值高达每秒373.7公里,这一数值远超常规天体运动模型预测。根据计算,若该速度真实,这颗白矮星将在2.9万年后闯入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可能引发数百万颗彗星轨道偏移,甚至重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灾难场景。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科学界争议。俄罗斯天体物理团队通过引力模型推演指出,WD 0810-353质量约为太阳的0.63倍,其引力扰动足以使奥尔特云中的彗星群大规模偏离原有轨道。而西班牙科研团队则质疑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认为哈勃望远镜此前记录的该天体运动轨迹与此存在显著矛盾。双方围绕数据可靠性展开长达三个月的学术辩论,成为近年来天文学领域最激烈的争议之一。

为破解谜题,某国际科研团队启动了独立复核程序。初期采用传统光谱分析法时,连续11次观测得到的速度数据波动幅度近300公里/秒,始终无法形成稳定结论。直到第12次实验中,仪器校准环节意外发现该白矮星表面存在高达3亿高斯的强磁场,是地球磁场的百万倍。正是这种极端磁场扭曲了光谱信号,制造出速度异常的假象。经过磁场校正后,真实径向速度降至每秒83公里,远低于太阳系引力边界的临界值。

尽管虚惊一场,但研究团队从中意识到更深层的防御需求。模拟防御方案时发现,即便以校正后的低速逼近,若存在类似质量的天体,传统火箭拦截方式完全失效——计算显示,改变0.63倍太阳质量天体的轨道,需要持续施加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的推力。这一结论迫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应对策略。

受京都大学超新星研究启发,团队将白矮星引力场类比为"宇宙陷阱",创新提出"引力弹弓偏转方案"。该方案通过设计多级引力助推器,利用天体自身引力实现动能传递,而非直接碰撞。但在程序调试第45天,模拟轨迹突然出现17度偏折,经三天排查发现,原模型未考虑白矮星内部结晶碳核导致的引力场畸变。补充简并物质状态方程后,模拟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目前形成的防御体系包含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建立偏振滤光片监测网络,持续追踪近距白矮星并排除磁场干扰;其次构建天体轨迹预警系统,对潜在威胁天体进行千年尺度轨道推演;最终研发引力助推装置,通过多次近距离飞掠实现轨道偏转。这种非接触式防御方案被认为更具可行性。

然而,研究仍留下诸多未解之谜。宇宙中究竟存在多少具有强磁场的"隐形威胁"天体?这些天体的磁场干扰是否遵循更复杂的模式?为解答这些问题,欧洲南方天文台已规划明年对100颗近距白矮星展开系统性观测。科学家期待通过更大样本分析,揭示隐藏在星空深处的运行规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