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商业轨迹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产品本质的执着追求。从北京大学的操场到直播电商的虚拟舞台,这种坚持塑造了新东方与东方甄选两个截然不同却内核相通的商业样本。当教培行业遭遇寒冬时,这位教育企业家并未选择守成,而是以近乎破釜沉舟的姿态转向直播电商领域,这种转型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创办新东方初期,俞敏洪就展现出独特的运营智慧。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他选择在操场举办免费讲座,用最原始的"喊课"方式吸引学生。这种看似简陋的招生模式,实则暗含现代营销中"体验式获客"的精髓。随着学生数量激增,场地从操场迁移至北大电教中心,但师资问题始终是制约扩张的核心瓶颈。俞敏洪亲自教授托福全科课程的经历,不仅解决了初期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更奠定了新东方"教学质量至上"的基因。
这种产品主义思维在东方甄选身上得到延续与升华。当直播电商行业普遍追求流量变现时,东方甄选却逆势投入重资产运营,将供应链建设作为核心战略。成立不足四年便推出700余款自营产品,这种发展速度在行业里堪称异类。其首款自营产品金枕榴莲在成立三个月即面世,显示出公司对产品线的超前布局。每年4000万元的质量检测投入,全国布局的前置仓网络,这些决策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构建不可替代的产品竞争力。
在直播电商的生态演变中,东方甄选的选择逐渐显现出前瞻性。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轻资产模式下的"刷脸带货"开始显现弊端,品控缺失导致的信任危机频发。俞敏洪提出的"大厨效应"理论,精准指出了商业运营中的风险点——过度依赖个人IP的不可持续性。这种认知促使东方甄选提前布局自营供应链,将发展根基从流量红利转向产品价值。财报数据显示,其APP贡献的GMV占比从8.4%跃升至15.7%,付费会员突破26万人,这些数字印证了战略转型的成功。
重资产运营的代价显而易见。研发、供应链、品控、售后等环节的巨额投入,使东方甄选承受着比同行更大的经营压力。俞敏洪曾坦言每日"战战兢兢",这种焦虑源于对品质的苛求与商业现实的碰撞。但正是这种看似"不划算"的坚持,为品牌筑起了护城河。当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商品质量成为决策核心因素时,东方甄选的模式优势开始显现。其打造一站式生活购物平台的战略,本质上是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
从教育到电商的跨越,表面看是行业切换,实则是商业逻辑的延续。俞敏洪始终相信,优质产品具有穿越周期的竞争力。这种信念驱使新东方在教培黄金期坚持教学质量,推动东方甄选在流量狂欢中深耕供应链。当行业普遍追求短期利益时,这种"慢功夫"显得格格不入,却暗合商业本质规律。就像山姆会员店与胖东来通过产品力建立消费者忠诚度,东方甄选正在走出一条依赖流量之外的新路径。
在商业世界的浮沉中,俞敏洪展现出罕见的定力。面对教培行业的崩塌,他没有选择保守收缩;面对直播电商的诱惑,他没有沉迷流量游戏。这种选择背后,是对商业本质的深刻认知:无论技术如何变革,行业如何更迭,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这种坚持或许会带来短期阵痛,却能为企业构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当行业泡沫褪去,那些坚守产品价值的企业,终将在市场检验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