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发布消息称,在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任务执行期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开展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作业,并在北极海域累计完成10余次深潜任务。这一系列突破标志着我国深海技术能力实现新跨越。
此次任务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后的首次极区作业,也是继南海海试后向更高难度海域的进军。技术团队突破极地低温、冰层干扰等复杂环境限制,确保潜水器在北极冰盖下稳定运行。作业过程中,“蛟龙”号与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形成协同作业体系,首次实现双潜器在北极海域的水下联动,显著提升了深海探测效率与数据精度。
据现场科研人员介绍,本次深潜任务重点围绕北极海域地质结构、生态系统及气候变化影响展开。通过高精度采样与实时影像传输,团队获取了冰下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北极海冰消融、海洋酸化等全球性议题提供了关键支撑。潜水器搭载的机械臂成功采集到冰层底部沉积物样本,为分析极地历史气候变迁积累重要证据。
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可靠性,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从区域应用向全球覆盖迈出关键一步。随着“蛟龙”号等装备的持续升级,我国在深海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及国际科研合作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