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自驾游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出行方式。据交通运输部预测,本次假期自驾出行人数将达到18.7亿人次,约占出行总量的八成。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段的日均车流量预计将突破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数量可能达到1400万辆。
假期天气晴好,风景宜人,但安全始终是自驾出行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旅途愉快,出行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至关重要。轮胎是检查的重点之一,需确认胎压正常且磨损程度在安全范围内。发动机方面,应检查机油和冷却液的液位是否达标。制动系统的刹车片磨损情况也不容忽视,同时要确保灯光系统包括大灯、雾灯、转向灯和刹车灯均能正常工作。对于新能源车,还需检查充电接口是否完好,避免因充电问题影响行程。
高速公路隧道是假期自驾中常见的场景,但隧道内外光线差异大,容易引发“黑白双洞”效应,导致驾驶人视线模糊,增加事故风险。尤其在晴朗天气下,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交管部门数据显示,隧道进出口段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为预防此类事故,驾驶人进入隧道前应提前减速,保持安全车距,并开启近光灯。
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或故障时,如何准确报告位置是快速获得救援的关键。许多驾驶人因无法说明具体位置而延误救援时机,甚至引发二次事故。高速交警建议,驾驶人可利用高速公路上的“百米桩”定位。百米桩下部标注公里数,上部标注百米数,综合两者即可确定具体位置。在国省道和乡村道路上,驾驶人应留意标志性建筑或路牌,报警时提供详细地点描述,如“某国道与某村庄交叉口附近”,以便救援人员迅速到达。
夜间驾驶是部分游客避开拥堵的选择,但疲劳和视野受限是主要挑战。专家建议,夜间行车应保持适当车速,避免长时间驾驶导致疲劳。同时,合理使用远近光灯,在会车或跟车时切换至近光灯,防止眩光影响其他车辆。夜间行车需更加注意路况变化,提前预判潜在风险。
假期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给自驾游带来额外挑战。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华西、黄淮地区假期多降雨,青藏高原及新疆北部则可能迎来雨雪。在特殊天气下,驾驶人应降低车速,保持更大车距,并开启相应灯光。雨天路面湿滑,需避免急刹车或猛打方向;雪天则建议安装防滑链,确保行车安全。
交通运输部提醒,假期中长距离出行需求集中释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的进出城高速公路及热门景区周边道路车流量将大幅增加。车流密集易引发交通事故和拥堵,驾驶人应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峰时段,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