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前三季度行情收官,宽基ETF的表现引发投资者关注。数据显示,全市场宽基ETF总规模从年初的2.19万亿元增至2.51万亿元,增长超3200亿元,但同期份额却减少2241.5亿份,降至9247.77亿份。这种“规模增、份额减”的矛盾现象,折射出市场资金配置逻辑的深刻变化。
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分化明显。沪深300指数前三季度上涨17.94%,上证50指数涨幅为11.33%,而创业板指、科创板相关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其中创业板指大涨51.2%,创业板50指数涨幅达58.77%,科创创业50指数更是飙升63.04%。指数间的表现差异,直接影响了相关ETF产品的资金流向。
份额减少的背后,是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净值上涨导致部分投资者选择止盈,赎回压力抵消了新增资金;另一方面,行业主题ETF和债券ETF的崛起,分流了宽基ETF的资金。数据显示,全市场ETF规模中,宽基ETF的占比从年初的58.57%降至44.56%,而行业、主题及跨境ETF成为增长主力。
单只产品表现中,成长风格宽基ETF占据优势。截至9月30日,24只宽基ETF年内涨幅超60%,其中国泰创业板50ETF以74.44%的涨幅领跑,华夏上证科创板200ETF和万家创业板50ETF紧随其后,涨幅分别达69.3%和67.65%。从跟踪指数看,创业板50指数和科创创业50指数相关产品表现抢眼,前者有3只产品入围涨幅榜前六,后者更是贡献了13只TOP20产品。
规模结构呈现“大而稳”与“小而美”并存的特征。全市场29只规模超百亿元的宽基ETF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255.77亿元规模居首,易方达、华夏、嘉实旗下沪深300ETF分列二至四位。这些“巨无霸”产品前三季度规模合计增加3991亿元,但净赎回规模达624亿元,其中17只产品出现净赎回,占比超5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小规模成长型宽基ETF中,9只涨幅榜前20的产品规模低于5亿元,显示资金更倾向于“小而精”的标的。
投资者行为呈现明显的止盈特征。3只年内涨幅超50%的成长型宽基ETF遭遇大规模净赎回,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科创板50ETF分别被赎回518.8亿元、228.17亿元和118.9亿元。市场分析认为,这既反映了投资者“见好就收”的心态,也体现出对成长赛道波动性的担忧。
面对资金流向的变化,基金公司正在调整策略。强化投资者教育成为首要任务,通过传递“宽基长期配置”理念,降低短期交易冲动。产品创新方面,指数增强型和细分赛道宽基ETF成为发力方向,例如双创50指数产品。服务优化上,定投工具、业绩归因报告等工具被广泛应用,帮助投资者理解宽基产品的长期价值。
市场资金配置的精细化趋势愈发明显。宽基ETF虽仍是长期配置的“压舱石”,但已不再是唯一选择。行业主题ETF的热点贴合能力、债券ETF的稳健收益特征,正在重塑ETF市场的竞争格局。这种变化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分化的结果,也预示着市场成熟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