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1月至8月全球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6198万辆,同比增长6%。分区域看,亚洲、北美及欧洲市场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不仅以12%的同比增速领跑全球,更以3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汽车消费的核心驱动力。这一增长背后,是国内消费者对汽车需求从传统代步向智能化、电动化、高端化转型的深刻变化,同时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与成本优势,也助力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新能源车市场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新能源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提升至28.2%,其中中国市场以48.2%的渗透率领跑全球。尽管传统燃油车在技术成熟度、续航里程及加油便利性上仍具优势,尤其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仍是消费者首选,但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已显著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例如,比亚迪凭借新能源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从电池到整车制造实现自主可控,其宋PLUS系列、海鸥等车型不仅在国内热销,更出口至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
从品牌竞争格局看,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多元化特征。日韩品牌中,起亚、日产、铃木分别位列全球销量第10、9、8位,月销量均稳定在21万辆左右,依托性价比与小型车市场优势巩固地位;雪佛兰、本田、现代、福特分列第7至4位,其中雪佛兰在北美市场表现强劲,本田加速电动化转型,现代以设计创新与电动车型赢得口碑,福特则凭借皮卡系列实现月销约30.5万辆。这些品牌虽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均有布局,但面临头部企业的激烈竞争。
榜单前三名中,比亚迪以月销31.63万辆的成绩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三的中国品牌,其完整的新能源技术链条与全球化布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大众与丰田则延续传统优势,分别位列第2与第1,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与广泛的市场覆盖,持续占据全球消费者心智。
展望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传统燃油车在发展中国家仍将长期存在,尤其在基础设施滞后的地区;二是智能化竞争将成为焦点,中国品牌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将逐步向全球市场渗透,重塑产业价值链与用户体验。车企需在多元技术路线上灵活布局,以适应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