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行星”到“矮行星”,冥王星在太阳系边缘藏着亿万年的液态海洋之谜

   时间:2025-10-06 10:32:0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这串顺口溜曾是无数学生记忆九大行星的密码。然而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纸决议,让冥王星从行星行列跌落,成为“矮行星”。这一变动曾引发广泛争议,许多人觉得冥王星“被除名”太过委屈。但深入探究其特性后,科学家发现这个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远比想象中复杂。

冥王星的“非主流”特征从轨道开始就显露无遗。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共面,而它的轨道倾斜角达17度,形状扁长到能短暂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更关键的是,它的质量仅相当于月球的六分之一,无法像真正的行星那样“清空”轨道附近的碎片。这些特性让它在2006年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这类天体需满足三个条件:绕太阳运行、形状接近球形、未清除轨道区域的其他天体。

尽管身份降级,冥王星的独特性却未因此减色。2015年,“新视野号”探测器穿越9年、48亿公里的漫长旅程,首次近距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艘与三角钢琴体积相当的探测器,以每小时5.8万公里的速度掠过冥王星,传回的数据却让科学家震惊:在这颗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29℃的天体上,冰壳下方可能隐藏着厚度超过100公里的液态海洋。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冥王星内核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持续释放热量,可能使地下海洋自45亿年前形成以来始终保持液态。科学家通过分析“新视野号”拍摄的表面图像发现,若海洋曾反复冻结融化,冰壳应布满裂缝,但实际观测的冰面却相对完整。普渡大学的研究团队甚至推测,柯伊伯带中类似冥王星的天体可能普遍存在地下海洋,某些区域甚至具备生命存在的潜在条件。

“新视野号”的探测成果远不止于此。这艘探测器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仅每周发送一次状态信号以节省能源,但其搭载的仪器仍捕捉到惊人细节:冥王星表面可能存在冰火山,冰层下隐约可见山脉与平原的分界。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仅用9小时就飞抵月球轨道,速度是当年阿波罗飞船的数倍,却能拍摄出分辨率达几十米的图像,为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

如今再看冥王星,它的“矮行星”身份反而成为优势。不再受限于行星定义后,科学家得以更自由地探索其地质活动与演化历史。从轨道异常到地下海洋,从冰火山到表面裂缝,这个曾被视为“行星弃儿”的天体,正以独特的方式改写着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或许正如某些研究者所言,宇宙的奥秘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角落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