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科院团队新发现:矮星系惊现“流浪”黑洞,颠覆传统认知!

   时间:2025-10-08 13:55:4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宇宙深处,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发现正悄然揭开神秘面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团队在距离地球约两亿光年的矮星系MaNGA 12772-12704中,首次捕捉到一颗“流浪”的中等质量黑洞。这个本应安居星系中心、依靠中心气体“饱餐”的宇宙“巨兽”,竟偏离核心三千光年,在星系边缘持续喷发能量流,宛如一座移动的“宇宙灯塔”。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洞如同星系的“心脏”,稳居星系中心,通过吸积周围物质不断成长。然而,新发现的黑洞却彻底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三十年间的巡天数据,发现该星系的射电信号异常偏移,且强度随时间波动,与超新星遗迹的特征截然不同。经过对六千多个候选目标的层层筛选,最终通过甚长基线阵列望远镜观测到其喷流和吸积特征,确认其质量约为太阳的几十万倍。

“它就像被点燃的灯塔,即使偏离中心仍在发光。”项目研究员刘媛琪用生动的比喻形容这一现象。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颗“流浪者”并未因远离中心而“断粮”,反而持续影响周围气体分布,甚至可能改变周边恒星的诞生节奏。这种影响虽看似微弱,却如同小区里漫步的猫,悄然改变着花坛中虫群的生存环境。

理论上,矮星系因质量较小、引力较弱,在星系合并过程中可能将黑洞“踢”出中心区域。但此前,这一推测始终缺乏实证。此次发现不仅填补了理论空白,更揭示了黑洞成长的另一种可能——它们或许无需固守中心,也能通过“零散进食”积累质量。正如项目负责人安涛所言:“早期宇宙中的巨型黑洞,可能正是通过这种‘四处蹭饭’的方式逐渐壮大。”

这一发现还引发了对观测策略的反思。过去,天文学家主要聚焦星系中心寻找黑洞,却可能忽略了大量游荡在边缘的“隐形旅人”。随着中国天眼等更大规模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未来或许会发现更多此类“迷路者”,重新定义我们对黑洞分布与演化的认知。

从“宅居中心”到“浪迹天涯”,黑洞的生存方式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们的轨迹不仅改写着宇宙的演化剧本,更提醒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未知永远比已知更广阔。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