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港股私有化浪潮涌动:要约频出,股价“起死回生”与折戟并存

   时间:2025-10-11 09:42:4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港股市场正掀起一股私有化浪潮,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启动相关程序,涉及金融、地产、消费等多个行业。从央企背景企业到民营龙头,从溢价数倍的收购要约到因股东反对而流产的案例,这场资本运作正深刻改变着部分上市公司的命运轨迹。

10月9日,汇丰控股抛出重磅方案,拟以每股155港元现金私有化恒生银行,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30%,总交易额达1660亿港元。消息公布当日,恒生银行股价应声上涨25.88%,盘中触及168港元,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花旗银行分析指出,尽管恒生银行过去一年股价已累计上涨24%,但汇丰新管理层此举更多出于战略整合考量。

这场资本盛宴中,中粮系旗下大悦城地产的案例同样引人注目。7月31日,该公司宣布将以0.62港元/股的价格私有化,较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67.57%。作为中粮集团附属公司,大悦城地产复牌后股价暴涨45.95%。而四川长虹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对长虹佳华的私有化方案,也使其股价在复牌后创下1.15港元的历史新高。

在已完成私有化的案例中,北京建设的转型路径颇具代表性。8月29日,这家由北控集团实际控制的地产企业正式退市。其私有化对价0.14港元/股较停牌前溢价2.5倍,复牌当日股价飙升220%。分析认为,此次私有化或为北控集团整合旗下资产、聚焦城市科技与绿色能源主业铺路。此前,北京建设股价长期徘徊在0.03-0.05港元区间,日均成交量不足50万股。

复星旅游文化的退市进程则展现了资本运作的效率。3月19日,该公司以每股7.80港元完成私有化,较停牌前溢价95%。从2024年12月宣布方案到最终退市,仅用时三个月。公司管理层表示,私有化将加速其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并非所有私有化方案都能顺利推进。5月12日,金利来集团私有化失败复牌后股价暴跌33.78%,抹去此前所有涨幅。在5月9日的股东大会上,仅有55.33%的投票股东支持该方案,远低于要求的75%通过门槛。反对票主要集中在对私有化价格和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质疑上。

迪生创建的遭遇更为典型。7月21日复牌当日,该公司股价大跌27.30%。其大股东潘迪生旗下公司提出的每股7.2港元私有化方案,较停牌前溢价50.63%,但在7月18日的法院会议上未能获得通过。相比之下,复宏汉霖的情况稍显特殊。1月23日私有化失败后,其股价仅下跌7.95%,且此后震荡走高,截至10月10日已达71.6港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已有21家港股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包括北京建设、复星旅游文化、粤丰环保等企业。这些案例普遍呈现一个特征:在低估值与流动性枯竭的双重压力下,私有化要约往往成为股价的"救生索"。以复星旅游文化为例,其退市前股价长期低迷,私有化方案为中小股东提供了远超二级市场的退出回报。

从金融巨头的内部整合到央企平台的战略收缩,港股私有化浪潮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每个案例背后,都折射出控股股东对估值逻辑的重构和资本动向的深刻洞察。这场资本盛宴中,既有通过溢价收购实现估值修复的成功案例,也有因股东分歧而功亏一篑的教训,共同构成当前港股市场最活跃的资本图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