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交所内一声清脆的锣响,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这家由沙县籍企业家黄志明博士创立的企业,凭借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成为新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星。从闽中山区到国际金融中心,黄志明的创业历程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二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1974年生于沙县的黄志明,高中时期便将同济大学作为奋斗目标。1993年以全县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汽车工程系后,他展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与同学合作研发的"多画面智能滚动灯牌"获得国家专利。这项发明至今仍在公共交通领域发挥作用。1998年进入上海大众工作期间,他主导的VDA质量体系攻关项目获得德国总部高度认可,2004年更以30岁年纪同时执掌动力总成公司规划与物流两大核心部门。
在外企体系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黄志明敏锐察觉到产业变革的契机。2004年至2009年间,他先后完成复旦MBA与同济博士学业,将实践经验与系统理论深度融合。这种认知升级促使他开始思考"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全球突破"的命题,为后续创业埋下伏笔。
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期,黄志明作出惊人决定:放弃外企高管职位,带领团队在杨浦区20平米的创业空间开启征程。初期聚焦汽车软件服务时,他便注意到充电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充电网络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瓶颈"这一判断,使企业迅速转向充电解决方案研发。面对2012年行业寒冬,团队通过优化产品性能、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完成技术积累。
转机出现在2013年特斯拉入华前夕。黄志明团队用九个月时间,对北京、上海社区进行电网承载力、停车空间等实地调研,形成包含智能硬件、安装服务、社区共享的完整方案。这种本土化创新最终赢得特斯拉青睐,使挚达科技成为其中国最大家庭充电服务商。目前企业产品已覆盖全国360余个城市,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位居榜首。
技术创新始终是挚达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安装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企业构建的数字化平台实现7天内完成全国范围安装。其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已在香港机场、雄安新区等场景落地,EMS能源管理系统更将充电效率提升30%。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30万台,家用充电桩保有量年均增速达96.1%。
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黄志明采取"产能先行"策略。2024年投产的泰国工厂年产能达10.8万台,为东南亚市场扩张提供支撑。企业正通过建立本地化销售网络、与区域分销商深度合作等方式,将业务拓展至中东、欧洲市场。"真正的国际化需要技术、服务、品牌的全方位输出"是他对出海战略的核心定义。
事业成功的同时,黄志明始终牵挂家乡发展。其主导的三明新能源数字服务中心,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实现全国充电设备实时监控。在沙县,他推动共享汽车项目落地,设立文昌教育基金,并在母校百年校庆时捐资助学。这些举措既是对"知识改变命运"信念的坚守,也为家乡青年树立了奋斗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