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可控核聚变与人形机器人双赛道:解析6家技术领先企业的核心优势

   时间:2025-10-13 09:17: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智能科技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可控核聚变与人形机器人两大战略领域正加速融合,催生出万亿级新兴产业生态。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聚变能源将贡献全球15%-20%的电力供应,而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千亿美元。这种技术耦合不仅为能源安全提供解决方案,更重塑了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生产范式。

在能源革命前沿,远东股份凭借核级线缆技术占据先机。作为ITER项目核心供应商,其研发的极向场变流器线缆通过60年耐辐照认证,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机器人领域,该公司开发的高强度柔性线缆已实现百万次弯折测试,产品覆盖优必选Walker S系列全关节连接,并向智元机器人供应测试样品。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其机器人线缆订单同比激增210%,核聚变线缆供应占比达全球35%。

金田股份通过材料创新构建双重壁垒。其电磁线产品深度参与秦山核电站、华龙一号等重大项目,部分产品延伸至核聚变研发领域。在机器人动力系统方面,公司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批量供应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2025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3.92%,机器人材料业务占比提升至18%,同时主导制定近60项行业标准。

上海电气开创了"技术输出+场景落地"的创新模式。在核聚变领域,该公司具备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部件研发能力,参与国内聚变堆设计工作。其自主研发的"溯元"人形机器人身高167cm,配备52个关节自由度与275TOPS端侧算力,已在箱体搬运场景完成验证。通过开放30余个智能制造训练场景,公司构建了原子技能库与垂直领域大模型,2025年机器人业务订单突破5亿元。

产业链协同效应在东方精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该公司通过增持贵州航天新力股权至19.89%,布局聚变堆关键结构材料研发,参与第一壁组件开发。在机器人领域,与乐聚机器人达成全链条战略合作,覆盖生产制造、技能训练到市场销售各环节。2025年硬科技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50%,战略投资回报率超30%,形成"股权投资+产业协作"的独特模式。

特种线缆领域涌现出华菱线缆与鑫宏业两匹黑马。前者中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350万元核堆特种线缆项目,产品耐高温、抗辐射性能达国际标准,超柔性线缆通过百万次耐久测试,进入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后者全资子公司完成ITER项目PIC电缆交付,耐辐照寿命超60年,其超柔性线缆已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链,2025年双赛道营收占比达65%。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具有显著共性:在核聚变领域聚焦耐辐照材料、电磁系统等核心环节,在机器人领域深耕动力系统、精密连接等关键技术。商业成果显示,同时布局两大领域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增长弹性,2025年平均订单增速较单一领域企业高出47个百分点。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跨领域布局正在重构产业竞争格局。核聚变装置产生的高危环境为机器人提供天然应用场景,而聚变能源的稳定供给又解决了机器人动力续航痛点。随着ITER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以及人形机器人进入批量生产周期,具备双重技术储备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涉及企业信息均来自公开披露数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判断市场机会。相关技术进展与商业数据仅反映特定时点的静态情况,不构成动态买卖指导。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