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科技媒体报道,苹果公司计划于明年秋季同步推出首款可折叠iPhone与iPhone 18 Pro系列机型,这一消息与此前外媒的预测保持一致。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企业,苹果的可折叠设备尚未发布便引发市场对定价策略的广泛讨论。
行业分析师指出,参考苹果现有产品线的定价逻辑,其可折叠机型售价很可能延续高端定位。部分机构预测起售价将介于1800至2000美元区间,另有观点认为可能突破2300美元大关。不过近期市场分析出现新动向,有迹象显示最终定价可能低于此前预期。
价格调整的关键因素在于核心部件的成本优化。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披露,苹果可折叠设备的铰链组件在大规模量产后,单价预计控制在70至80美元,较行业普遍预期的100至120美元降低20%-30%。这一成本优势并非源于材料降级,而是得益于精密的组装工艺改进与富士康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可折叠设备的技术架构中,铰链系统承担着连接柔性屏幕与维持结构稳定的关键作用。虽然其成本占比不及屏幕与处理器,但作为机械结构的核心部件,其成本波动会直接影响整机定价策略。郭明錤特别强调,此次成本下降与材料选择无关,完全是通过工程优化实现的效率突破。
海外媒体分析认为,铰链成本的显著降低将为苹果创造双重利好。一方面,在保持预期利润率的前提下,苹果可获得更大的定价调整空间;另一方面,20至40美元的成本缩减将直接转化为竞争优势,使其在面对三星等对手时具备更灵活的市场策略。这种技术优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或将成为苹果进军可折叠市场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