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Sora2来袭:AI赋能下,视频生成与多行业生态迎来全新变革

   时间:2025-10-17 03:21:3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OpenAI发布新一代AI视频生成模型Sora2时,科技圈掀起了一场关于内容生产革命的讨论。这款模型不仅能以10秒生成高质量视频,其物理逻辑的真实感和电影级的多镜头切换能力,更让行业人士惊叹其已接近人类专业创作者的水准。东莞证券在研报中指出,Sora2与社交应用的结合标志着AI视频生成进入生态重构阶段,甚至被类比为AI领域的“ChatGPT时刻”——这一比喻精准触动了行业的敏感神经,因为ChatGPT曾以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机器学习的可能性。

Sora2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其对商业模式的重塑。以电商行业为例,OpenAI已构建起“内容平台(Sora)-支付渠道(Stripe)-电商平台(Shopify/Etsy)”的闭环生态。通过“代理商务协议”(ACP),Sora有望推动“端到端”电商模式的普及:用户从观看视频到完成购买的全流程,可能完全在AI驱动的生态中实现。近期推出的“Instant Checkout”功能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用户可直接通过ChatGPT完成商品购买,标志着OpenAI从内容推荐向交易闭环的跨越。

对于品牌而言,AI的普及正在改变竞争规则。述信科技CEO彭圣才指出,传统“渠道为王”的逻辑正在瓦解。当消费者通过一句话描述需求,AI将自动匹配商品时,渠道的价值被削弱,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产品与服务本身。他举例称,一家依托中国供应链的出海企业,通过AI实现营销、投流、客服的全流程自动化,甚至以“一人公司”模式完成全球市场拓展。这种模式下,品牌需通过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将商品信息精准传递给AI,从而在消费决策链中占据优势。

在内容创作领域,Sora2的“客串”(Cameo)与“二次创作”(Remix)功能正在降低创作门槛。用户上传一张照片,即可将自己或朋友“传送”至古罗马斗兽场或赛博朋克都市;看到喜欢的视频后,通过Remix功能输入新提示词,便能生成与原作关联的新内容。这种互动性不仅激发了用户创造力,更催生了新的内容生态。例如,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开放个人肖像权后,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奥特曼偷GPU”“与李小龙对打”的逼真视频,甚至在国内被博主用于直播带货,引发广泛讨论。

短剧行业是另一个被AI深刻改变的领域。今年9月,TVB推出的100% AI生成短剧《在我心中,你是独一无二》引发关注。从编剧、导演到后期制作,AI承担了全部职责,甚至在运营环节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反哺创作。技术层面,Sora2已能生成25秒(Pro用户可达25秒)、接近4K画质的视频,帧间连续性显著提升。相比传统短剧2-3个月的制作周期与50-200万成本,AI短剧仅需10-15天、6-15万即可完成,单集成本下降最高达90%。这种效率飞跃,正在为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社交领域同样面临变革。Sora App的滑动操作模式与TikTok类似,但通过“上传图片+文字提示”或“客串功能”生成视频的强互动性,使其具备独特的社交属性。用户从“浏览”到“创作”再到“分享”的闭环,形成了“用户数据飞轮”——每一次创作都为平台贡献新素材,推动内容生态的自然生长。这种“AI+社交”的模式,可能成为未来主流形态。

广告行业虽未被Sora2彻底颠覆,但效率提升已显现。彭圣才认为,AI对广告产业链的影响目前集中于末端环节(如视频制作),但短期内,熟练运用AI的工具可显著降低制作成本,扩大收益空间。例如,在广告主采购价不变的前提下,AI使用者可能以十倍效率完成视频生产,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不过,他预测这种红利窗口期可能仅持续半年,随着供给增加,行业将回归“卷量”竞争。

Sora2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商业模式创新。OpenAI宣布引入“IP分成”机制:版权方可设定角色使用规则,并在用户生成内容产生收益时获得分成。这一设计将迪士尼、漫威等版权巨头的“敌对”关系转化为“共赢”——版权方通过扩大IP影响力获利,创作者则获得合法使用经典形象的权限,避免同质化竞争。参考YouTube的版权分成体系,这种模式可能推动Sora App成为连接IP方与全球创作者的数字经济生态。据预测,2023年全球AI视频市场规模已达420亿美元,而Sora App的生态构建或将进一步释放这一潜力。

然而,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争议也随之而来。当虚拟主播在电商直播中普及,当“眼见不再为实”成为常态,如何区分虚拟与现实成为新挑战。有从业者指出,消费者决策更多依赖于对主播态度、产品品牌的信任,而非其真实身份。市场调研显示,2023年全球虚拟主播市场规模达10.8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51.29亿美元——这一数据或许印证了“适应虚拟”已成为新的消费常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