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平台总裁处端公布了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已有超过一亿用户在淘宝闪购点过外卖,却尚未在淘宝平台完成电商交易。这些用户中,绝大多数来自城市地区,覆盖全国300多座城市,成为淘宝从存量市场中挖掘新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淘宝闪购的推出,标志着电商竞争逻辑的转变。过去,行业聚焦于价格战,而如今,高频使用场景成为新的争夺焦点。处端指出,闪购不仅是一次促销活动,更是淘宝重构用户节奏的关键举措。通过外卖这一高频需求,淘宝试图让用户每天打开App,形成“生活化渗透”的消费习惯。
第17届双11成为淘宝闪购的首次全面试水。与往年不同,天猫预售推迟至10月15日,淘宝则跳过预售,直接于10月20日进入现货售卖阶段,成为主流电商平台中最晚启动的一个。这一策略背后,是淘天对“高频带低频”战略的深度布局。通过将即时零售与双11主会场深度融合,淘宝希望打通远场电商与近场零售的边界,缓解流量焦虑。
数据证明了闪购的初步成效。双11首日,淘宝闪购在全国270个城市的夜宵订单量激增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饮品、烘焙、水果生鲜等品类均实现翻倍增长。品牌端同样受益,3C数码、个护、服饰等品类在闪购渠道的预售首日成交同比增长超290%。财报显示,8月前三周,闪购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用户增长25%,日活用户增长20%。
闪购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交易量上,更在于用户资产的激活。处端将淘宝用户分为U(使用者)、C(消费者)、M(会员)、V(VIP)四层模型。闪购通过外卖这一高频场景,重新触达了大量U层用户,并推动其向C层转化。今年8月,闪购月度购买用户突破3亿,直接带动了淘宝整体流量的增长。
从业务逻辑看,闪购的核心是餐饮外卖,这一领域天然具备高频属性。依托饿了么的积累,淘宝迅速切入市场,形成“一百人做饭不如一人供百人”的社会效率提升。处端认为,闪购不仅是业务扩展,更是淘宝重新进入“高频生活”的入口。一个典型场景是:用户打开淘宝点外卖,却顺手购买了衣服或电影票,这种“意外”消费正是淘宝期待的生活化渗透。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将一亿外卖用户转化为高频复购的电商用户,成为淘天决胜的关键。过去二十年,淘宝定义了中国人的在线购物方式,但在即时零售、AI与本地生活交织的新叙事下,淘宝正试图从货架平台转型为覆盖“吃、喝、玩、乐、购”的生活网络。闪购的推出,正是这一转型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业务模块的增加,更是流量重分配与用户心智再造的核心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