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FAST再显神威,首次捕捉到恒星黑子区毫秒级射电暴信号​

   时间:2025-10-18 18:34:2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团队联合博士生张佳乐等人,借助"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在恒星磁场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首次捕捉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为解析恒星表面小尺度磁场结构开辟了全新观测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研究聚焦于太阳系外一颗编号为AD Leo的活跃红矮星。科研人员通过FAST观测发现,该恒星表面黑子区域产生的射电暴信号具有极端特性:其频率变化速率高达每秒8GHz,远超以往在同类恒星上记录的观测数据。这种超高速频率漂移现象,迫使研究团队重新审视恒星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传统理论认为,恒星表面磁场以大尺度结构为主。但本次观测到的射电暴特征显示,辐射源必须位于磁场强度极高且紧贴恒星表面的区域。通过构建三维磁场模型进行反向推演,研究团队证实信号源自黑子上方的小尺度磁场结构。这种结构产生的电子回旋辐射,能够解释观测到的射电暴特征。

恒星黑子作为强磁场集中区,其活动对行星际空间环境具有显著影响。以太阳黑子为例,其爆发产生的磁暴会干扰卫星运行,影响通信导航系统正常工作。而红矮星等低质量恒星由于自转更快、对流更强,其黑子区域的磁活动往往更为剧烈。此次发现的毫秒级射电暴,为直接测量这类恒星的磁场强度提供了关键证据。

FAST望远镜的独特优势在本次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500米口径带来的高灵敏度,配合创新的观测模式,将时间分辨率提升至亚毫秒级。这种精度使科研人员能够捕捉到恒星射电辐射的瞬时变化,而传统设备的时间分辨率通常仅能达到小时或分钟量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其他射电望远镜具备同等观测能力。

该发现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恒星磁活动的认知,更为研究恒星磁场演化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分析射电暴的频谱特征,科学家可以反推磁场强度与方向的空间分布,这种技术路径有望应用于更多恒星系统的磁场测绘。研究团队表示,后续将扩大观测样本,探索不同类型恒星的磁场特性差异。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