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句饱含深情的寄语,是1971年邓稼先写给首次归国访问的杨振宁的。彼时,两位科学巨匠在时空的交错中,以文字为纽带,许下了一个跨越半世纪的约定。
那年的相遇,是科学界一段佳话的开端。邓稼先以纸笔传情,将“共同途”三字镌刻进历史的长卷。他或许未曾想到,这简短的五个字,会在五十年后,由杨振宁以另一种形式回应,成为连接两人精神世界的永恒桥梁。
五十年光阴流转,当杨振宁再次谈起这段往事时,话语中多了几分沉淀后的从容:“稼先,我读懂了‘共同途’的深意。这后半生,我走的路,与你所期许的,并无二致。我想,你若在世,定会为此感到欣慰。”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因两位科学家的赤子之心而显得格外动人。邓稼先用一生践行对国家的承诺,杨振宁则以学术为舟,在科学的长河中驶向更远的彼岸。他们的“共同途”,不仅是个人命运的交织,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诠释。
如今,当后人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两位科学巨匠的惺惺相惜,更是一个时代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那句“千里共同途”,早已超越了字面的意义,成为激励后来者前行的精神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