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杨振宁首次踏上回国访问的旅程。在这场意义非凡的会面中,他的挚友邓稼先以笔墨相赠,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深情寄语。这短短十个字,既饱含对故友的牵挂,更寄托着对时代使命的期许。
彼时,两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虽已分赴不同领域,但邓稼先笔下的“共同途”三个字,却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这份跨越时空的默契,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因杨振宁的回应而更显厚重。
“稼先,我读懂了‘共同途’的深意。”在2021年的一场公开讲述中,杨振宁以99岁高龄回顾这段往事时,声音沉稳而坚定,“若以未来五十年为尺,我的选择与你的瞩望始终同向。这份答案,你当会认可。”
两位科学巨匠的对话,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邓稼先以隐姓埋名的奉献践行理想,杨振宁则以学术突破与教育传承延续担当。他们的“同途”,不仅是个人选择的契合,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将生命融入国家发展的集体写照。
这段尘封半世纪的约定,如今因杨振宁的公开回应而重焕光彩。它提醒世人:真正的同行,从不在意脚下的路是否相同,而在于心中的方向是否一致。当个人追求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平凡的脚步亦能走出不平凡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