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合主办的“有为青年公开课”首场活动——“创新清华”对话科学品牌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智能共生时代”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多位院士、企业家与青年学子共同参与,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青年责任展开深度探讨。
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执行主任梁智勇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科技制胜”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成为国家发展主动权的核心。他呼吁青年学子以创新为突破口,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AI+”浪潮中开拓新领域、新赛道。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扬介绍,“有为青年公开课”是中国移动动感地带面向全国高校打造的科技交流平台,活动聚焦AI、量子物理等前沿领域,通过院士讲座、产业对话等形式,助力青年探索科技未来,推动“碳硅共生”愿景的实现。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以“智能涌现:AI时代的思考和探索”为题,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从生成式向智能体(Agent)演进,并深度融合信息、物理与生物三大智能领域,为未来技术变革指明方向。
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以“与机器人共舞,与未来同频”为主题,分享了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实践。他提出,“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核心方向,需突破“大脑”训练、数据获取及低成本规模化等关键挑战。
在思辨对话环节,高校学子围绕“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终极形态:取代生产力还是增强生产力?”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从技术伦理、社会影响等角度提出见解,碰撞出思想火花。
活动现场,张亚勤、梁智勇、刘扬等嘉宾共同参与“有为青年公开课”启动仪式。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副总经理谭云峰、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副总裁伍小军、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副总经理颜忠伟、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等也出席了活动。
据悉,“有为青年公开课”后续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大学、11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举办“低空新蓝图”“智行未来”主题活动,持续推动青年与科技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