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出门问问:以“全面AI化”为帆,驶向海外市场新蓝海

   时间:2025-10-24 06:01:2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AIGC概念第一股"出门问问(2438.HK)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时,市场目光再次聚焦这家转型中的AI企业。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10%,期内亏损缩减至290万元,同比大幅收窄99.5%,经调整净亏损下降97.5%至140万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创始人李志飞带领团队进行的深度战略调整——从技术路线到组织架构,从商业模式到市场布局,这家成立13年的企业正在书写AI时代的生存法则。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AI的企业,出门问问的转型轨迹充满波折。从2012年创立至今,公司经历过硬件制造、软件服务、消费级与企业级市场的多轮切换,业务触角延伸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多变"的战略曾被质疑缺乏定力,但在李志飞看来,这是应对技术浪潮与市场变化的必要选择。"就像航海时遇到风浪,不调帆转向就会触礁。"他坦言,公司曾同时开展硬件、软件、To C、To B业务,但定制化To B项目的高人力消耗与长周期最终成为负担。2024年,出门问问启动"瘦身计划",将核心业务聚焦于智能体开发,砍掉拖累效率的项目。

真正的变革发生在组织内部。李志飞提出"全面AI化"战略,将AI技术深度嵌入研发、运营、客服等全流程。一个典型案例是,他曾在假期用Cursor工具独自开发AI原生协作平台原型,仅用两天时间就实现了虚拟员工收发信息、处理文档的功能。这项原本需要20人团队耗时一个月的工作,成本压缩至每天50美元token费用,AI每日产出代码量达4万行,远超传统程序员效率。但挑战随之而来:工程师团队用老方法操作AI工具,效率大打折扣。为此,公司开发虚拟组织协作系统,通过AI Coding Agent处理重复任务,两三人即可完成原需五六人团队的工作,功能开发周期从一周缩短至数天。

技术路线的调整同样关键。2023年大模型热潮中,出门问问曾投入自研"序列猴子"模型,但面对巨头百亿级资金投入的竞争,公司果断转向细分领域。李志飞算过一笔账:"投1亿元做模型,对手可能投100亿元,这笔钱注定打水漂。"放弃军备竞赛后,企业将资源集中于场景化应用,通过翻译、语音交互等订阅服务及企业定制化方案,将硬件一次性交易转化为长期服务关系。这种转变在华为云IBC峰会上推出的AI数字员工产品中得到体现:该产品支持50国语言、600余种声音风格,可克隆声音、翻译视频、生成数字人形象,应用于传媒等行业的主持人、带货主播等场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海外市场已成为支撑增长的核心引擎。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总收入3.9亿元中,海外营收占比达41.8%,2025年这一比例接近半数。智能硬件产品95%以上销往海外,AIGC软件订阅业务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注册用户超千万,付费用户突破百万。李志飞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海外软件业务已具备自负盈亏能力,与硬件出口形成互补。"但全球化并非坦途,不同市场的监管差异带来挑战:北美对技术体验要求严苛,欧洲数据安全法规复杂,东南亚则需适配多种支付方式。为此,公司选择与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合作,将生成式AI部署在本地合规数据中心,既降低跨境风险,又提升服务效率。

这种"内外兼修"的转型正在重塑企业竞争力。内部通过AI工具实现"超级个体"模式,外部借全球化布局拓展生存空间。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AI企业的国际定位时,李志飞以出海实践回应:"我们不仅是技术跟随者,更要成为规则参与者。"从组织变革到市场扩张,出门问问的探索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生存样本——在技术浪潮中保持灵活,在激烈竞争中寻找差异化路径,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