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圈近日爆出一则令人咋舌的消息:成立仅五个月的“一星机器人”公司突然宣布解散,办公场所的标识已被拆除,新办公地点的装修工程也戛然而止,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快闪”表演。
这家公司的“闪崩”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成立时间之短、融资速度之快,更因其背后的实控人身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据内部员工透露,公司解散前毫无预兆,“前一天还在谈订单,第二天总部就通知撤场”,这种戏剧性转折让员工和投资者都措手不及。
尽管外界纷纷调侃“富二代创业翻车”,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简单。一星机器人虽成立时间不长,却集结了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的教授团队,还挖来了上海AI Lab的明星研究员担任CTO,堪称“科技天团”。然而,这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司,却在吉利集团的战略布局中沦为了“弃子”。
原来,吉利集团正全力扶持另一家子公司“千里科技”。这家由印奇掌舵的公司,主打“AI+车+机器人”赛道,且已进入冲刺港股IPO的关键阶段。相比之下,一星机器人更像是吉利为探索新领域而投下的“试水石”,当资源分配出现冲突时,被舍弃也就成了必然。
对于李星星而言,一星机器人的解散或许只是其商业版图中的一个小插曲。他手中还握有多张王牌:通过耀宁科技控制着吉利零部件业务的核心板块;2022年以5.17亿元收购的破产企业澄星股份,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暴涨211%;投资的晶科电子不仅成功进入吉利供应链,还实现了IPO;与姐姐李妮共同控股的丰沃股份也在冲刺IPO,业务与吉利深度绑定。
尽管外界普遍将李星星视为吉利集团的“接班人”,但现实情况远比想象复杂。今年吉利管理层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安聪慧出任CEO,李东辉担任副董事长,淦家阅、桂生悦等老臣继续把持关键岗位。李书福更是明确表示:“接班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人。”这意味着,李星星若想真正接管吉利,仅凭“星二代”的身份远远不够,还需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成绩。
当前,吉利正与比亚迪展开激烈竞争,2024年销量差距虽近两倍,但通过《台州宣言》整合品牌,费用率持续下降,新能源渗透率已反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系列操作让老将们的威望进一步提升,李星星若想上位,必须证明自己具备独立操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在吉利的庇护下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