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戈壁滩上的科技突破:上海科学家引领全球熔盐堆钍铀燃料转换新征程

   时间:2025-11-01 09:37:5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镇的戈壁深处,一座特殊的科研装置正引发全球核能领域的关注——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建设的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成功实现了钍铀燃料转换的关键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领域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这座隐匿于荒漠之中的实验堆,采用液态燃料熔盐堆技术路线,与传统核反应堆存在本质差异。其核心燃料并非固态燃料棒,而是将钍基核燃料溶解于高温熔盐中,形成流动的液态燃料体系。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反应堆的安全性能,更开辟了利用钍资源替代铀资源的新路径。

项目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攻关,攻克了熔盐腐蚀控制、燃料循环处理等关键难题。此次实现的钍铀燃料转换,意味着通过中子辐照将天然钍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验证了钍基核燃料循环的可行性。相较于铀资源,我国钍储量更为丰富,这项突破为缓解核燃料资源约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据科研人员介绍,熔盐堆特有的负温度系数特性使其具备固有安全性。当反应堆温度异常升高时,熔盐体积膨胀会导致中子吸收增强,自动抑制链式反应。这种设计从物理原理层面避免了切尔诺贝利式事故的可能,为核能安全树立了新标杆。

项目选址戈壁滩的考量,既出于安全隔离需求,也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战略眼光。广袤的无人区为实验堆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连续运行测试,更验证了装置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目前该实验堆已稳定运行超过设计时限,各项参数均达到预期目标。

这项突破性成果迅速引发国际核能界热议。多位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在熔盐堆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将重塑全球核能发展格局。相较于传统压水堆,熔盐堆具有高温输出、燃料利用率高、废料量少等优势,特别适合发展高温制氢、海水淡化等综合应用。

随着实验堆持续产生科研数据,团队正着手开展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化学分离手段回收未燃尽的钍和生成的铀-233,可形成完整的闭式燃料循环。这项技术若实现工程化应用,将使核能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数十倍,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