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能领域迎来重大突破,全球首座第四代钍基熔盐堆在戈壁滩建成并投入运行,成功实现钍铀转换。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熔盐堆核能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更为解决核燃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钍基熔盐堆作为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的典型代表,通过将储量丰富的钍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构建起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其技术核心在于利用中子轰击钍原子核,完成从钍到铀-233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核能领域的"点石成金"。我国已探明的钍矿资源中,大部分是稀土开采的伴生副产品,这种"买一送一"的资源结构显著降低了核燃料获取成本,同时提升了稀土产业的经济附加值。
在能源系统构建方面,钍基熔盐堆展现出强大的兼容性。该技术可与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构建多能协同的低碳能源网络。这种复合体系既能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又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安全性与选址灵活性是该技术的两大显著优势。传统核电站依赖大量冷却水维持运行,百万千瓦级机组每小时需消耗数千吨水,而钍基熔盐堆采用的高温熔盐在600-700℃下保持稳定液态,通过封闭回路自然循环即可实现热量传导。这种"无水冷却"特性使其摆脱了地理条件限制,首个示范项目选址甘肃民勤沙漠,验证了内陆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