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拉开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座江南水乡。本届大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大会期间将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安全、互联网治理等前沿议题展开24场专题研讨,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成为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届博览会汇聚了54个国家和地区的670家企业机构,通过七大主题展区全景呈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实践图景。在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展台,一款具身机器人引发关注——通过传感设备与操作者建立连接,机器人可精准复现人类动作。工作人员演示时,仅需抬动手臂,机器人便同步完成剪枝操作,这项技术为生物医疗、无人操作平台等领域带来新的应用可能。
家用机器人领域展现突破性进展。中国移动展台的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将机械臂操作精度提升至新高度。一台叠衣机器人现场演示时,其仿生夹指结构能将T恤快速抚平折叠,动作流畅度堪比人类。不远处,智元精灵G1机器人随着音乐扭动身躯,胖墩墩的造型与灵活关节形成反差萌,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摄。而在工业展区,矿山巡检、精密制造等领域的专业机器人则以沉稳姿态展示着数字化转型的硬实力。
人工智能安全成为焦点议题。重庆邮电大学展示的“洞界”AI安全行为测量沙箱,通过集成大模型分析能力,可自动解析恶意代码行为特征。该平台在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恶意软件逆向工程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现场演示中成功识别出多类隐蔽攻击模式。蚂蚁集团联合推出的智能眼镜则从应用层保障安全,搭载的gPass技术框架通过可信身份认证,确保支付、导航等功能的操作主体真实性。
在智能终端展区,AI眼镜的创新应用引发体验热潮。参观者佩戴小米设备唤醒语音助手后,仅需说出指令即可完成支付操作,整个过程不足三秒。另一款联合研发产品更具备实时导航功能,镜片上投射的路线图与手机导航高度一致,还能在抵达目的地时自动播报周边信息。这些突破标志着人机交互正从触控时代迈向语音驱动的新阶段。
峰会开幕式上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表彰了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奖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跨境数字支付、智能医疗诊断等多个维度,生动展现技术赋能下的产业变革。次日发布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则聚焦AI协作机器人、数字文化遗产保护、跨国能源合作等场景,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亟需建立跨国界的技术伦理框架和安全协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