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工具到玩具:手机“好玩”属性崛起,厂商如何寻平衡点?

   时间:2025-11-08 01:50:5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智能手机的功能趋于同质化,消费者对“好玩”的期待正在重塑市场。小米17 Pro与真我GT8 Pro的推出,标志着手机厂商开始将情绪价值纳入产品设计核心,通过可玩性、个性化与社交属性,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

小米17 Pro的副屏设计引发了广泛讨论。这块可自定义的背部屏幕,被用户赋予了“痛机”文化的灵魂——通过动态壁纸、表情包甚至社交信息展示,副屏从功能冗余转变为个性表达的窗口。尽管实际使用频率可能不足10%,但用户发现,这块屏幕能瞬间提升社交场合的存在感,甚至成为“摸鱼”时的解压工具。这种“无用之用”,恰恰契合了年轻群体对“有趣”的追求。

真我GT8 Pro则以模块化设计切入赛道。其镜头Deco组件支持自由更换,用户可随心选择圆形或方形装饰,甚至搭配挂绳、支架等配件。产品线总裁王伟Derek在专访中直言:“当手机的功能价值足够时,情绪价值将成为差异化关键。”这种设计哲学,与去年CMF手机的“实用模块化”形成鲜明对比——真我放弃了为配件寻找功能理由,转而强调“好看即正义”。

苹果的iPhone Air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凭借超薄机身与优雅设计,这款产品被用户称为“理想中的iPhone”。尽管配置存在妥协,但其轻薄手感与视觉美感,仍让消费者甘愿为其情绪价值买单。这种转变,折射出智能手机从“工具”向“生活搭子”的进化——用户期待的不再是参数堆砌,而是能传递个性、带来愉悦感的陪伴者。

回顾手机发展史,这种转变早有伏笔。从“大哥大”时代的身份象征,到功能机时代的通讯工具,再到智能手机成为全能娱乐终端,“用手机”逐渐演变为“玩手机”。而当工作、社交、娱乐全面依赖手机时,用户开始渴望它超越冰冷的科技产物,成为有温度、有个性的存在。日韩女性用户早期为手机挂满配饰的“咕手机”文化,如今已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个性化潮流。

社交媒体的崛起加速了这一进程。小红书等平台上,“痛机”改造、手机挂绳搭配等内容持续走红,推动厂商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设计。小米与真我的新品,正是这种需求的产物——它们不再纠结于“是否实用”,而是通过可玩性激发用户的创造欲与分享欲。

然而,平衡“好玩”与“好用”仍是挑战。CMF Phone与真我GT8 Pro的模块化设计,虽确保了基础体验,但趣味性稍显不足;小米17 Pro的副屏与iPhone Air的超薄机身,则因功耗或配置妥协引发争议。如何根据品牌调性,在工具属性与玩具属性间找到精准定位,将成为厂商未来的关键课题。

当智能手机的技术天花板逐渐显现,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竞争维度。从“玩手机”到“盘手机”,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产品设计,更预示着人机关系从功能依赖向情感联结的深层转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