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高端咖啡主导地位的星巴克,近期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深度合作,共同运营其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这一举措标志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模式迎来重大变革,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星巴克与博裕投资将成立合资企业,博裕投资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博裕投资获得相应权益。星巴克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将继续向合资企业授权使用其品牌,而博裕投资则负责合资企业的日常运营、门店拓展等具体业务。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尽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前三季度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21%,但星巴克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在30元以上的高端咖啡赛道,增速仅为3%,而9.9-16元的平价咖啡市场占比已达58%。星巴克中国平均客单价为36.07元,明显高于市场主流价格区间。
在市场份额方面,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虽突破8000家,但市场占有率却从巅峰时期的60%骤降至14%,被瑞幸(35%)和库迪(18%)等本土品牌超越。这种市场地位的下滑,迫使星巴克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并未选择退缩,而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计划将中国门店数量扩张至20000家。这一目标意味着星巴克要在现有基础上再造两个自己,但仅依靠其传统的"第三空间"大店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种高租金、精装修的门店模式,在县域市场等下沉渠道的拓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博裕投资的加入为星巴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作为一家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机构,博裕投资曾成功投资蜜雪冰城和北京SKP等项目,既熟悉下沉市场的运营策略,又具备打造高端消费体验的能力。这种双重背景使其成为星巴克理想的合作伙伴,有望帮助星巴克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探索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经营模式。
市场对此次合作反应热烈,消费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星巴克是否会推出低价产品。虽然星巴克在今年6月已针对非咖啡产品(如星冰乐、冰摇茶等)实施降价措施,但目前距离消费者期待的9.9元咖啡仍有较大差距。品牌价值维护与市场拓展之间的平衡,将成为星巴克需要谨慎处理的关键问题。
从行业角度看,此次合作模式并非首创。此前百胜中国(包含肯德基、必胜客在华业务)和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都曾采用类似策略,通过引入本土资本实现业务转型。麦当劳美国总部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信和凯雷后,门店数量在6年内实现翻倍,凯雷也通过套现离场获得12.2亿美元收益。这些成功案例为星巴克与博裕的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当前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新阶段。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通过去除"空间""体验"等附加值,将咖啡价格拉低至10元左右,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咖啡定价的认知。这种变化使得高端咖啡品牌的高价基础受到冲击,消费者对咖啡价值的判断标准发生根本性转变。如何在保持品牌溢价的同时适应市场变化,成为所有高端咖啡品牌面临的共同挑战。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的合作,既是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种资本与品牌的联姻能否改写中国咖啡市场格局,能否帮助星巴克重拾失去的市场份额,仍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将因此更加激烈,消费者也将从中获得更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