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德国科学家突破技术瓶颈:手掌大小短脉冲激光系统能效达80%

   时间:2025-11-09 20:25: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德国科研团队在激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款兼具高效率、小型化与广泛适用性的新型短脉冲激光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为激光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这款创新激光器的体积仅与手掌相当,却在能效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实验数据显示,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0%,远超当前约35%的平均水平。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这一突破意味着输入能量中80%可被有效利用,大幅减少了能量损耗。

短脉冲激光因具备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密度,在制造、医疗及科研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该技术能够在纳秒、皮秒甚至飞秒量级释放能量,使能量在极短时间内集中于微小区域成为可能。此次研发的新型系统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潜力。

该系统由泵浦激光与短脉冲激光两部分组成。泵浦激光将能量注入特殊晶体,晶体再将能量转移至超短脉冲信号,最终将输入光转换为红外光。红外波段光因其高精度特性,在医疗成像、量子级分子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论文第一作者指出,开发高效短脉冲激光长期面临技术挑战。传统设计需在宽带放大与高效率放大之间取得平衡:宽带放大需使用极短晶体,而高效率放大则需较长晶体。为兼顾两者,研究人员通常串联多块短晶体,但这对泵浦激光与信号脉冲的同步要求极高。

研究团队提出的“多重往返”概念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让光脉冲在单块短晶体中多次通过,并精确校准每次通过间的光束位置,系统实现了两种脉冲的同步。这一设计仅由五个组件构成,占地面积仅几平方厘米,却能生成小于50飞秒的激光脉冲。

实验表明,该系统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成功突破了宽带宽限制。研究人员称,这一设计可替代传统庞大、昂贵且能耗高的超短脉冲放大设备,为激光技术的小型化与实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该系统还展现出高度灵活性,支持多种波长范围、晶体类型及脉冲持续时间的适配。研究团队计划基于此开发更轻便、可调谐的激光装置,以满足医学成像、光谱分析、气体传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论文全文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https://www.nature.com/ articles / s41586-025-09665-w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