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个月,山东省外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进出口总值达2.8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山东通过电子元器件出口、汽车产业升级以及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三大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电动汽车出口成为山东汽车产业的核心增长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5》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占汽车市场20%,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万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国,产量占全球70%,出口量占40%,而山东企业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以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分公司为例,其全自动化生产线每90秒下线一辆电动汽车,今年前10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187%,海外订单已排至明年一季度。青岛海关数据显示,全省汽车出口532.2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17.4%。商用车领域同样表现突出,货车、客车和专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3.2%、42.3%和35.7%,形成“多点开花”的格局。
电子元器件产业则是山东外贸的另一大支柱。在歌尔微电子的生产车间,每0.1秒就有一件智能传感器下线。该公司生产的声学传感器是智能手机通话的核心部件,其芯片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5G、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崛起,全球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加速重构。山东通过实施“链长制”整合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今年前10个月,全省机电产品出口8583.7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8.8%,其中电子元件出口增速超20%,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面对欧美市场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山东将目光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务部报告显示,2024年这些国家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67.8%,货物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中国外贸总额的一半。山东前10个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5万亿元,增长8.4%,占全省外贸的64.2%,成为稳外贸的主力市场。以烟台港为例,每周有2-3班货轮往返中非,运输机械装备、建筑材料和矿石等货物。近三年,烟台港中非班轮货运量年均增长117%,覆盖20余个非洲国家,出口货物种类达200种。山东港口烟台港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李骏表示,航线精准对接非洲经济建设需求,实现了对非沿海国家的全覆盖。
山东社科院研究员顾春太指出,当前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剧,关税壁垒增多,山东需在扩大区域内有效需求、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整治“内卷式”竞争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四季度和明年的外贸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