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南非天文台新发现:射电信号锁定3I ATLAS 确系自然彗星

   时间:2025-11-13 21:46:5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颗编号为3I/ATLAS的星际天体,在经历数周的猜测与社交媒体热议后,其真实身份终于被揭开——它是一颗自然形成的彗星。这一结论的得出,得益于南非射电天文台(SARAO)的最新发现:其运营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阵列首次捕捉到了来自该天体的射电信号。

此次探测到的并非类似航天器主动发射的通信信号,而是特定射电频率特征。MeerKAT由64面直径达13.5米的天线组成,研究人员在1665 MHz与1667 MHz谱线上探测到了羟基(OH)吸收信号。这一特征与典型彗星活动高度吻合,且表现为吸收而非发射,是因为3I/ATLAS当时距离太阳极近,观测几何构型更有利于捕捉吸收现象。

羟基自由基(OH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其能在特定频率吸收或辐射电磁波。这类OH谱线在星云、彗星及恒星形成区已被广泛探测到,是追溯宇宙中恒星诞生区及水分子分布区域的重要示踪物。当彗星运行至近日点附近时,冰物质升华喷发至太空,同时接收更强太阳辐射,轨道会发生微小偏移,这一现象与3I/ATLAS的“非引力加速度”争议相呼应。

此次关键探测发生在10月24日,即3I/ATLAS抵达近日点前5天。此前,MeerKAT曾在9月20日与28日尝试观测,但未能成功。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曾在五周前建议MeerKAT等设施搜寻该天体的射电信号,因其入射方向与1977年著名的“Wow!信号”抵达方向偏差不到9度。他随后获知监测计划并持续关注进展。

勒布同时指出,目前除OH吸收信号外,尚未发现其他来自3I/ATLAS的射电探测报告。要得出更确凿结论,仍需持续监测OH释放的稳定性、彗尾的空间尺度与结构等关键参数。他本人曾是“3I/ATLAS具有技术起源”假说的积极倡导者,甚至公开邀请金·卡戴珊加入研究团队,但MeerKAT的新发现并未削弱其探索热情。

2026年3月16日,3I/ATLAS预计将以约5300万公里距离飞掠木星。届时,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将启用偶极天线,在50赫兹至40兆赫兹的低频段搜寻该天体的射电信号。这一计划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质提供了新契机。

尽管MeerKAT的观测结果可能无法彻底终结围绕3I/ATLAS的阴谋论,但这场持续热议已显著提升了公众对天体物理学的关注。2025年12月19日,这颗星际来客将抵达距地球最近点,届时或许会有更多谜团被解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