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科技行业逐渐形成共识:以AI驱动的体感交互,正成为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苹果Vision Pro将空间计算推向新高度,到Peloton Guide、Nex Playground等AI摄像头硬件在小众市场崭露头角,这一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高昂的价格和依赖外设的局限,让许多普通用户望而却步。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更轻便、更普惠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飞拓星驰」(FitX)的中国公司,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他们主张无需任何专用硬件,仅凭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专业级的高精度、零延迟全身3D动作实时反馈。这一创新不仅颠覆了传统体感游戏的交互逻辑,更将目标锁定为成为AI时代的「任天堂」。
FitX的核心技术是其自主研发的「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智能引擎」。该引擎通过捕捉133个全身关键点,实现厘米级3D姿态估计,并同步输出空间深度信息和人体Mesh估计。相比传统体感设备仅能捕捉18-23个2D关键点,FitX的精度和细节捕捉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游戏设计者能够释放更多创造力,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更自由的交互体验。
在社交互动方面,FitX也实现了重大升级。传统体感游戏受限于硬件,社交半径较小,而FitX支持最多4人同时同屏互动。这一功能将客厅瞬间转变为家庭中心或派对游乐场,满足了亲子互动和朋友聚会的需求。用户还可以通过手势与表情联动控制游戏,无需额外装备即可完成操控,进一步提升了客厅娱乐的便捷性。
FitX的另一大亮点是其「AI私教」功能。在健身类体感游戏中,传统模式本质上是视频播放器,用户只能单向模仿动作,无法得知自己是否标准。而FitX凭借高精度的AI空间智能能力,能够实时捕捉用户的全身动作,并进行纠错和指导。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让用户在游戏中真正掌握技能,获得即时反馈与成就感。系统还能自动剪辑用户的高光时刻,生成个人精彩集锦,增强分享欲与社交粘性。
FitX的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精度和互动性上,更在于其轻量化与实时性。在手机端,FitX实现了真3D动捕的实时运行,速度高达百帧级别,远超谷歌开源方案Mediapipe的15fps。同时,其部署成本极低,在iPhone 12乃至约2000元的安卓机上都能流畅运行。这一性能的基础,来自其「全球最大的运动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50多种运动,包含视频、深度、3D姿态等多种模态的千万级动作数据。
FitX的团队构成也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创始团队由AI科学家和游戏行业老兵组成,创始人兼CEO王佳泽博士毕业于港中大,拥有8年AI研究与工程积累,曾在亚马逊AWS AI Lab、华为诺亚实验室与商汤-MMLab推动多项AI应用落地。首席科学家Troy是王佳泽的研究生室友,现为国内知名高校正教授兼博导。COO Lucas则拥有9年游戏行业经验,曾操盘过《王者荣耀》《原神》等爆款运营策略。
王佳泽表示,FitX的终极愿景不仅是打造颠覆性的虚拟体感游戏,更是要扩展多品类运动内容与跨终端联动,在现实世界中构建一个「运动-分享-健康管理」闭环。这一闭环中,社交分享欲是关键,它能够将「想做的事」变成「愿意长期做的事」,提升用户粘性,降低流失率。通过这种方式,FitX有望从一个纯粹的游戏App,升级为一个具有长期粘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平台」。
按照规划,FitX将于明年Q2率先在海外上线,选择欧美市场是因为当地用户对体感类内容的教育更充分、付费意愿更高。产品成熟后,FitX将回归国内市场。未来,公司还会与第三方或自研轻量设备(如可穿戴震动/力反馈、智能哑铃)联动,以增值附件形式提升ARPU,同时不割裂纯软件用户的核心体验。FitX的目标用户包括客厅娱乐和轻运动的泛人群、短视频时代的内容消费者,以及对AI新奇玩法高度敏感的早期采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