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黑五出海新利器!拍我AI助力商家高效生成素材抢先“出圈”

   时间:2025-11-19 22:06:37 来源:天脉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黑五大促即将来临,海外各大电商平台的内容更新节奏显著加快,活动页面、直播间和短视频纷纷争抢曝光时间。然而,许多出海商家却面临一个棘手问题:素材反复调整、不同平台版本需单独制作,剪辑师在投放节点前忙得不可开交,时间似乎总在追赶内容进度。

在黑五这样的关键节点,谁先上线素材、版本准备更充分,谁就能抢占前几个小时的流量窗口。但传统广告制作周期长达数周,成本高昂,中小品牌往往难以承受。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头部品牌提前铺满素材?今年黑五,一批中国出海商家找到了突破口:无需导演和拍摄,仅凭一张产品图和一段文案,30秒内即可生成带口播的商业级短视频素材。

在促销节点上,预算固然重要,但内容更新速度和规模同样关键。传统视频制作流程繁琐,从策划、脚本、拍摄、剪辑到审核投放,一个完整周期通常需要7至30天,且需根据数据反馈不断修改。而AI技术的介入,将这一流程大幅压缩:上传产品图和描述,选择平台模板,一键即可生成可直接投放的短视频。不同版本可同时生成,适配TikTok、Instagram、YouTube Shorts等平台,从准备到上线最快仅需几分钟。

无论是打造“太古里式”裸眼3D大屏效果,还是让产品“从天而降”登场,这些曾经需要复杂制作的效果,如今都能通过AI快速实现。这一效率飞跃的背后,是一款名为拍我AI(海外版PixVerse)的工具在助力出海商家。

拍我AI的“快”体现在其自研的Diffusion+Transformer融合大模型上。该模型能同时理解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模态输入,通过开放平台的Agent一键成片模式,直接产出可投放的带口播商业级素材。常规画面生成仅需5至15秒,声画同步的1080P成片通常在1至2分钟内完成。上周更新的V5 Fast模式进一步将速度提升超30%,一条5秒的1080P短视频不到1分钟即可生成。例如,参考Instagram上流行的种植商品趋势,用V5 Fast模式生成一条5秒商品展示视频(含音效),全流程仅需50秒。对于需要批量生成内容的用户,从“按天计算”变为“按分钟响应”,效率差异显著。

内容投放不仅要快,还要“准”。许多AI视频工具能生成画面,但难以匹配真实营销场景,如镜头设计不当、文案风格偏差,最终仍需人工返工。拍我AI则通过模板库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模板库不仅包含爆火短视频创作模板,还针对商家常用营销场景进行了专门设计,如3C、美妆、餐饮等高频出海品类均有对应视频模板。以耳机、粉底液、饮料等高频品类为例,用户可直接选择合适模板,一键生成成片。无论是促销短视频、上新广告、品牌宣传片还是教育向内容,都有现成片型可选。选好模板后,用户只需上传图片和产品信息,系统会自动添加口播与字幕,生成更贴近真实营销需求的视频成品。对于有规模化内容需求的企业,拍我AI还开放了API接口,允许商家将模板能力嵌入自身投放系统,实现“千店千面”式视频自动生成。

在成片生成层面,拍我AI提供首尾帧精准控制、动作流畅优化、音画强同步等底层能力,确保商品旋转、人物行走等画面节奏自然,口播节奏与动作衔接更贴近专业广告片。同时,角色、场景、背景等元素可自由替换,方便用户在同一结构下快速制作多套版本。更具差异化的是其Modify视频精修模式。最近一个月,拍我AI陆续更新了Swap、Remix等视频编辑能力,用户可轻松替换素人生成视频中的产品和角色,生成热点素材。例如,将跳舞画面中的人一键替换为热门企鹅形象,并让其“手持产品”出镜,这类素材几分钟内即可生成。在目前的视频生成工具中,仅有拍我AI内嵌了图像编辑技术。此次更新后,拍我AI App用户可一次性对整条视频进行统一推理和追踪:先编辑局部图像,再让系统自动对整段视频进行风格对齐,实现无“PS痕迹”的自然衔接。光影、节奏、季节变化都能保持一致,角色也可通过导入照片实现高度还原。修改方式仅需一句话指令即可完成,无需剪辑经验,也无需反复处理帧序列,大幅降低了视频精修门槛。

一些创作者和机构已将这类AI工具纳入日常工作流,以应对高频、高质的内容需求。以视频生成创作者KK不设限为例,他去年开始接触AI,最大感受是成本和效率的变化:一条广告片制作成本从传统的三四百万降至三四十万,演员、场地、器材等环节无需投入。制作周期也从几个月缩短至个人一周内完成,顺利时更快。KK不设限的日常创作逐渐围绕AI展开。他提到,拍我AI的超宽画幅(2.7:1)适配发布会大屏,是他最常用的功能之一,生成速度也比他过去习惯的工具更快。模板内置的镜头结构(如360度旋转)减少了反复调指令的步骤。他曾用拍我AI在两小时内完成一个包含18个分镜的广告片,并凭借该作品获得第二届瓦卡奖“最佳动效奖”,还通过这一工作流参与了部分品牌合作项目。在他看来,AI并非替代,而是让原本预算有限、无法拍摄广告的品牌也能制作内容。他还提到,AI让创作者在流程中的角色更完整。过去广告片需制片、导演、文案、美术、剪辑等多人协作,而在AI工作流下,一个人需独立处理更多环节,需从分工式创作转向“单人工作台”。调研显示,制作效率提升后,许多AI广告创作者的个人创作报价约为10万元一条,广告公司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项目制作。行业内一些头部AI创作者报价更高,甚至按秒计价。

另一个大规模使用AI的例子来自京东云灵境创作中心。他们可在促销节点用AI生成大量促销视频素材,一个5秒的视频成本仅约1元。

曾经,拍摄一支广告需要明星、摄影组和后期团队。如今,只需一台电脑、一张产品图和一点创意。内容生产门槛悄然降低,速度和机会对更多人变得公平。每一个认真做产品的中国商家,都值得被世界看见,而拍我AI或许能助你更快实现这一目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