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理想汽车于10月中旬在北京雁栖湖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秋季闭门战略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公司当前面临的销量下滑、产品研发等关键问题,旨在通过全面反思调整后续战略方向,涉及车型规划、产品策略、出海布局以及AI技术投入等多个重要领域。
在战略会上,理想汽车首次公开承认内部运营效率存在不足,指出产品迭代节奏与组织协同能力已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管理层意识到,过去四年一次的平台技术迭代周期已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导致市场响应速度滞后。以竞争对手为例,鸿蒙智行明年计划推出25款新车型,小米汽车则凭借两年内两款爆款产品迅速崛起,均对理想构成显著压力。
针对上述挑战,理想汽车宣布将产品迭代周期压缩至两年一次,并同步启动供应链协同升级计划。知情人士称,公司创始人李想已转变原有产品理念,明确提出"拒绝平庸"的研发原则,要求新产品必须具备市场惊艳度,否则将暂停开发。这一转变标志着理想将结束"配置差异化"的旧策略,转而通过设计创新构建产品竞争力。在设计研发层面,理想计划打破家族化设计语言,未来不同车型将呈现显著外观差异。公司认为,单纯依靠配置堆砌已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必须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建立品牌辨识度。这一调整预示着理想将告别"套娃式"产品策略,每个技术平台将衍生出风格迥异的车型系列。
出海战略方面,理想正加速全球化布局。技术端已在德国和美国设立研发中心,重点攻关智能驾驶与芯片技术;市场端则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零售网络。值得关注的是,2026年推出的全系新车型将直接符合海外法规标准,为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铺路。
在AI技术投入上,理想展现出激进姿态。消息人士透露,公司每月算力支出已突破1亿元,自研车载芯片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首代芯片于今年初成功流片,目前正在进行实车测试,预计明年搭载于旗舰车型交付用户。其第二代芯片研发计划已提上日程,与竞品侧重图像处理不同,理想将重点强化推理计算能力,计划两年后推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