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粒子物理研究领域近日迎来重大突破,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在正式启动运行仅两个月后,即向全球科研界提交了首份关键性成果报告。这项依托世界级科学装置开展的实验,标志着中国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行列。
作为全球首个建成投运的超大型中微子专用探测设施,江门实验装置以其独特的地下洞室结构和20万吨级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构建起人类迄今最精密的中微子观测网络。实验团队通过创新研发的探测技术,将中微子质量参数的测量精度提升至国际现有水平的1.5至1.8倍,这种突破性进展被国际同行誉为"物理测量领域的显微革命"。
中微子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之一,其质量顺序之谜困扰科学界长达半个世纪。江门实验装置通过捕捉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信号,首次实现了对三种中微子质量态的精确区分。这项成果不仅为验证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提供关键证据,更可能揭开暗物质构成、宇宙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新线索。
据项目核心成员透露,当前公布的测量数据已充分验证探测器系统的卓越性能,其能量分辨率、位置精度等核心指标均达到设计预期。科研团队正着手升级数据分析算法,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测量精度再提升一个数量级,届时有望以绝对优势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为人类认知物质最基本结构开辟全新维度。
这项突破性成果引发国际科学界广泛关注,多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评价称,江门实验装置的建成运行,标志着中国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随着实验数据的持续积累,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地下实验室,正在成为全球中微子研究的中心枢纽,为破解宇宙最深层的奥秘贡献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