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EO雷军在近期访谈中,着重强调了北京的产业积淀对小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他直言,北京完善的产业生态是小米扎根发展的核心底气,这种优势在小米汽车项目推进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11月20日,小米汽车迎来重要里程碑——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一速度刷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纪录。雷军在谈及这一成就时,多次表达对北京的感激之情:"北京这片创新热土,为小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成长环境。"
尽管承认在北京布局新能源汽车面临成本挑战,雷军仍详细分析了区位劣势中的发展机遇。他指出,南方地区在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和消费市场方面确实占据优势,但北京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以小米汽车工厂建设为例,从项目立项到正式投产仅用14个月,这种效率在其他城市难以复制。
北京在汽车产业创新领域的布局令雷军印象深刻。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动力电池三大国家级创新中心均落户北京,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国家级平台为企业提供了顶尖的研发条件和持续的智力支持,成为小米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依托。
在智能制造领域,北京的优势更为突出。雷军以小米亦庄"黑灯工厂"为例,这座完全由自动化设备运行的智能工厂,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年产能达100万台手机,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60%。基于这种成功实践,小米在昌平建设的第二座智能工厂规模扩大十倍,年产能突破千万台。这种发展路径印证了雷军关于"北京制造业必须走智能制造之路"的判断。
谈及北京的产业优势,雷军特别提到三个关键要素: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充裕的资本供给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他指出,北京聚集了全国近半数的院士资源和众多顶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全国领先,加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坚实基础。这种产业生态使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模式成为可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想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