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2》正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新一轮热潮。这部迪士尼动画续作不仅以预售票房突破3.1亿元的成绩超越《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片预售榜首,更在上映首日斩获2.28亿元票房,票务平台预测其总票房有望冲击25亿元大关。九年前首部作品创造的15亿元票房纪录,即将被这部续作改写。
国内院线对这部影片展现出空前热情。上映首日全国排片占比达66.5%,票房占比高达92.7%,万达影城等主流院线均表示将全力保障排片。北京CBD万达影城的午夜场开票即售罄,观众为获取限量版朱迪、尼克爆米花桶,甚至主动要求用纸袋单独包装食品。据影院方透露,该场次周边商品点单率达到35%,远超常规水平。
商业联动效应迅速蔓延至多个领域。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周边包含22款产品,集齐全套需消费343元,引发消费者抢购热潮。部分门店单日出杯量激增至平日两倍半,官方不得不紧急补货。社交媒体平台则通过AI技术推出角色动效合影功能,为观众创造沉浸式观影体验,这种创新互动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
迪士尼为这部作品投入的营销资源堪称顶级配置。上海迪士尼乐园提前一周举办全球首映盛典,CEO鲍勃·艾格携主创团队亲临现场,东方航空甚至推出主题航班,浦东机场卫生间改造为动物主题空间。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攻势,在好莱坞影片中国宣发史上极为罕见。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4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31.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影片成功背后折射出迪士尼战略转型的深刻变化。自2022年底艾格重掌帅印后,公司果断终止流媒体扩张战略,回归"创意+品牌"的核心模式。过去三年间,迪士尼削减内容预算、优化组织架构,将资源集中投向电影、主题乐园和商品授权三大板块。这种调整已见成效:2025财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9%,市值稳定在2000亿美元区间。
中国市场的特殊价值在这次营销中尤为突出。作为全球唯一拥有"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的迪士尼乐园,上海项目与影片形成强力互动。园区内"热力追踪"乘骑项目采用无轨技术,带领游客穿越电影经典场景,相关钥匙扣等周边商品长期供不应求。据测算,该IP授权产品全球销量中,中国市场占比高达40%,自2023年12月以来相关业务增长300%。
这种成功模式正面临本土竞争者的挑战。光线传媒凭借《哪吒》系列探索IP全产业链开发,华强方特通过"熊出没"主题乐园在下沉市场占据优势,新锐IP如《浪浪山小妖怪》也尝试同步推进电影与衍生业务。面对这种态势,迪士尼2026年片单仍以《玩具总动员5》《冰雪奇缘3》等经典IP续作为主,这种"啃老本"策略引发业界关于原创力衰退的讨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迪士尼构建的"电影-乐园-衍生品"生态体系仍具强大竞争力。佛罗里达乐园的AR互动表演、东京乐园的爆米花盒剧情延续、上海乐园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都在不断刷新IP运营的想象力边界。当中国同行努力从"卖电影"向"卖体验"转型时,迪士尼已经在这条赛道上建立了难以逾越的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