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录音赛道激战正酣:大厂、新锐与华强北谁能抢滩“记录入口”?

   时间:2025-11-29 02:48:3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录音设备正在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革命。过去,录音笔仅是简单的声音存储工具,而如今,它们正演变为具备上下文理解、重点提炼、纪要生成等功能的智能助手。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产品形态,更引发了科技行业的新一轮竞争,平台型大厂、AI原生创业公司与白牌厂商纷纷入局,试图在这片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Plaud为例,这家成立不足四年的公司凭借卡片式AI录音设备迅速崛起。其首款产品Plaud Note自2023年6月推出以来,连续两年实现约十倍增长,涵盖硬件销售与年费99至240美元的AI订阅服务。该设备以0.29厘米的厚度和磁吸设计脱颖而出,可无缝贴合iPhone背面,支持通话与会议场景的即时录音。作为首批将大语言模型深度整合至录音产品的公司,Plaud通过接入ChatGPT,实现了转写、要点提炼与智能摘要等功能,重新定义了录音设备的价值边界。

今年9月,Plaud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销售Note与Note Pro两款产品,定价分别为999元和1299元。这一价格显著高于国内主流的499至799元区间,迫使Plaud必须以更强的AI体验说服用户为“能力”付费。其中国区总裁莫子皓直言,若用户不愿为AI功能买单,硬件将沦为摆设。这种“硬件为订阅服务入口”的逻辑,正推动行业从一次性买断模式转向“硬件+订阅”的复合商业模式。

国内大厂亦不甘示弱。钉钉于8月推出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旗舰版定价799元、青春版499元,聚焦“AI会议+HR面试+客户沟通”等办公场景,并通过钉钉生态打通企业级工作流。360则推出AI Note,首批1万台在两周内售罄,定价同样为499元,强调会议全链路的AI支持。出门问问6月发布的TicNote则定位为“Agentic AI软硬结合产品”,试图从记录延伸至洞察分析与创作陪伴。这些产品均通过分层订阅模式拓展收入,例如钉钉A1的个人用户享有每月1000分钟免费转写,专业版与尊享版则对应更高模型时长与AI能力,年费分别为599元和1499元。

在高端市场激战正酣时,华强北的白牌厂商已凭借百元级“平替”方案涌入赛道。这些产品通过简化AI功能与复用成熟模具,将价格压低至百元左右,宣称支持数十种语言实时转写、智能摘要提炼、思维导图生成及AI语音问答等功能。尽管核心AI体验与品牌产品表面相似,但其成本优势对价格敏感用户构成强烈吸引。例如,一种可磁吸于手机背面的简化版本,在功能上与高端产品趋同,却以十分之一的价格抢占市场。

产品形态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竞争。除主流的卡片式设计外,全球创业公司正探索更激进的形态创新。Flowtica将AI集成至一支30克重的圆珠笔中,其Scribe产品在Kickstarter上线48小时即售罄1000支超早鸟版本,强调通过物理按键标记重点内容,实现结构化理解。Sandbar则尝试将录音功能嵌入戒指,试图捕捉“灵感闪现”的极限场景,尽管其预售订单超5000台,但在操作效率、降噪与性价比上仍需与手机原生功能竞争。这些形态分叉的背后,是厂商对“第一记录入口”的争夺——谁能更自然地融入用户生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市场规模看,这无疑是一条处于上升期的全球性赛道。据预测,2024至2031年间,全球智能录音笔市场将以约11.43%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规模从14.7亿美元增至35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预计将从15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00亿元。然而,繁荣背后,挑战亦如影随形。技术端,模型能力成为核心护城河,但同时也是成本中心;市场端,价格战、订阅转化率、模型成本与生态封锁正抬高生存门槛。对于大众市场而言,“是否有必要为记录额外付费”仍是待解命题。

当前,赛道已形成三方博弈格局:平台型公司如钉钉、360通过录音硬件补齐办公生态的“感知层”;AI原生公司如Plaud、Flowtica试图从记录动作切入,重构信息处理链路;华强北白牌则以百元级价格压缩硬件利润空间。随着硬件售价持续下探、模型能力外溢、用户付费习惯尚未稳定,这场围绕AI能力、订阅模式与工作流入口的竞争正演变为一场“肉搏战”。最终,能在这场变革中存活下来的玩家,或许远少于当前赛道中的参与者数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