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认知里,混合动力汽车(混动车)的节能潜力似乎已被充分挖掘,尤其是比亚迪的DM-i系统,在一位博主的全程直播下,创造了“1977公里不补能”的惊人纪录,让人误以为这已是技术的极限。
毕竟,1977公里的续航表现,似乎已将发动机和电池的性能压榨到了极致,再想提升,似乎难上加难。然而,比亚迪最近的一则消息,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
比亚迪宣布,其第五代DM技术再次取得突破,在NED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6L,相比之前的2.9L,降低了10%。这一数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得到了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的权威认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技术升级并非仅限于新车,老车主同样可以通过OTA远程升级享受到这一福利。这一消息一出,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硬件未变,仅凭软件升级,就能实现如此显著的油耗降低?这究竟是技术创新,还是营销噱头?
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燃油车油耗高的原因。其实,问题主要集中在“走走停停”和“升档降档”两个场景。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中,频繁的起步和刹车导致大量动能浪费;而变速箱在加速和减速时的反复切换,也使得发动机难以维持在最优的工作状态。
上世纪90年代,丰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油混解决方案,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将燃油机、电动机和电池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了根据不同路况智能切换动力源,有效降低了油耗。然而,这种混动系统仍存在局限性,如调校依赖经验、动力偏弱等。
比亚迪超级混动的诞生,则进一步推动了混动车技术的发展。其通过增大电池容量、优化发动机智能调度以及引入强大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能量利用。这不仅解决了燃油车在拥堵路况下的高油耗问题,还使得混动车在高速行驶时也能保持低油耗。
而此次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升级,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通过算法调整,使得控制系统在判断何时用电、何时用油、何时混合驱动时更为精准,从而实现了油耗的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像秦L DM-i和海豹06DM-i这样的车型,在满电满油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达2100公里,且加满一箱油能节省40-50元。
比亚迪并未将这一技术升级局限于新车,而是选择向所有老车主开放。这一举措背后,是巨大的技术投入和测试工作,因为电控策略、电池调度、发动机逻辑等都需要重新适配测试。然而,比亚迪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深知新能源车不仅仅是销售一个产品,更是销售一种持续进化的可能。而愿意真金白银去兑现这份“可能”的车企,才是真正走在行业前列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