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DeepMind发布了一项创新技术——Genie 3模型,该模型彻底改变了用户与AI智能体的互动方式。通过简单的文本或图像提示,Genie 3能够即时生成一个3D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例如,只需输入“月球上的火山边”,用户就能立刻置身于一个充满火山、黄色大地和宇宙背景的虚拟空间。
Genie 3的实时交互能力是其显著亮点之一,用户在该环境中做出的任何改变,如涂鸦或移动物体,都会被模型记住,并在用户返回时保持不变。这种记忆连贯性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沉浸式的体验。
Genie 3还引入了“可提示的世界事件”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新的文本指令动态改变虚拟世界。无论是添加一只奔跑的小狗、改变天气状况,还是转换环境场景,Genie 3都能迅速响应,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自由度。
随着Genie 3的发布,一个名为“世界模型”的概念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模型的核心思想源自对人类大脑构建和运用“内部世界”能力的模仿。人类在面对突发情境时,往往能在脑中迅速模拟未来的可能情况,并据此作出决策。这种“心智模拟”的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指出了人类感知的建构性,而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进一步阐述了儿童通过不断尝试和重建在脑中建立世界运行规则模型的过程。随着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心智模拟”这一概念得到了更多实证支持。
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模型的概念最早由人工智能专家于尔根·施密德胡伯提出。他认为,理想的AI模型应具备对真实世界的全面认知,并能模拟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模型不仅要理解当前状态,还要预测未来变化,从而指导行动。施密德胡伯在博士论文中用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简单版本的世界模型。
然而,世界模型真正受到关注是在深度学习革命之后。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模型的广泛应用,世界模型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提升。DeepMind团队推出的PlaNet和Dreamer模型就是世界模型思想的典型代表。这些模型能够从图像学习内容,构建世界模型,并预测后续发展。
世界模型的应用潜力巨大。在具身智能领域,它可以为智能体提供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降低试错成本。在数字孪生领域,世界模型能够主动模拟未来、预测问题并实时响应,提升自动化水平。在教育、科研、游戏和娱乐等领域,世界模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世界模型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治理问题。它可能进一步模糊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引发“后真相”危机。同时,世界模型还可能成为行为操控的工具,通过虚拟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行为。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和对现实的疏离、偏见和歧视的放大、责任归属与治理缺口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于世界模型是否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由之路,目前学界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世界模型能够模拟人类构建“内部世界”的能力,是实现AGI的关键。然而,也有研究者对显式世界模型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AGI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尽管如此,世界模型作为一种创新的AI工具,其探索价值依然不可低估。它不仅试图再现世界的外观,更力图理解其机制和因果流动。无论最终能否引领我们走向AGI,世界模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