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却因跨界投资永辉超市而面临利润下滑的尴尬局面。这家零售巨头去年宣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这一决策不仅让公司股价承压,也让投资者对名创优品的未来产生了质疑。
近日,名创优品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93亿元,同比增长21.1%。然而,期内利润却同比减少23.1%,归母净利润也下滑了22.6%。名创优品将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归因于永辉超市在报告期内的亏损,这笔投资显然拖累了公司的整体业绩。
其实,名创优品利润下滑的趋势早在第一季度就已经显现。当时,公司实现总营收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但期内利润却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28.9%。尽管第二季度表现有所好转,总营收同比增长23.1%,毛利率也提升至44.3%,但上半年的净利润依然大幅下滑。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对永辉超市的未来充满信心,但短期内永辉的亏损局面难以改变。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滑20.73%,归母净亏损达到2.41亿元。这笔投资的亏损直接影响了名创优品的财报表现,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坦承,永辉超市的亏损导致名创优品利润减少了1.19亿元。
叶国富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零售领域,他希望通过收购永辉超市来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版图。然而,这一决策并未得到业内外的普遍认可。名创优品突然宣布收购永辉超市的消息后,公司股价随即承压,投资者对这笔交易的态度也存在严重分歧。
名创优品自创立以来,一直以其低价高质的品牌定位和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名创优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削弱。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叶国富决定收购永辉超市,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来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然而,名创优品过于依赖加盟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中国市场,名创优品的加盟店数量已经趋于饱和,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多家门店“扎堆”营业的情况。这种过于密集的布局导致客流被严重分散,单店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滑。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也让名创优品面临更大的挑战。
名创优品一度靠联名经济赚得盆满钵满,与迪士尼、漫威等全球知名IP的合作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然而,随着联名合作的增多,用户的新鲜感逐渐递减。更重要的是,名创优品的IP资源几乎全部来自外部授权,缺乏长期沉淀的情感基础和用户黏性。这使得名创优品始终未能将IP转化为专属的品牌资产,反而陷入了被动处境。
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名创优品推出了潮玩子品牌TOP TOY,并持续加码其发展。近年来,TOP TOY的门店数量和营收都有所增长,经营状况逐步改善。然而,要成为名创优品新的增长引擎,TOP TOY仍面临诸多挑战。IP授权成本过高、热门IP到期后不续约的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其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构成压力。
名创优品想要实现“全球化IP零售商”的目标并不容易。在零售业的竞争中,长期主义才是关键。名创优品需要在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这场游戏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