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芯片技术遭14人团伙非法窃取,内鬼案一审宣判

   时间:2025-08-27 23:06:4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起涉及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的重大案件终于尘埃落定。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的消息,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公司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案,已于7月28日由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且14名被告人在判决后的十日内均未提起上诉,该判决现已正式生效。

华为海思,作为华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2011年起便致力于Wi-Fi芯片的研发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源,并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来保护其技术成果。然而,这一切努力却因一名“内鬼”的出现而面临巨大挑战。

张某,原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的负责人,离职后创立了尊湃公司。他不仅拉拢了海思公司的多名前同事加入尊湃,并担任高管,还决定研发与海思同类的Wi-Fi芯片。为了加速研发进程,张某等人以诱人的待遇为诱饵,招募了更多海思公司的员工,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海思公司的核心技术信息。

这一系列行为严重侵犯了华为海思的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高达3.17亿元。面对如此严重的侵权行为,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迅速行动,对张某等14人提起了公诉。

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涉案技术信息多达40余项,且均属于尖端科技领域。为了准确判断技术信息的非公知性和同一性,检察机关聘请了多名通讯行业的资深专家,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对技术事实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反复论证。

同时,由于被告人多达14名,且各自涉及不同的技术信息侵权,检察机关需要精准区分每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各自涉及的商业秘密点和相应的估值金额。这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细致的工作。

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检察机关还发现被害企业内部存在管理漏洞,于是向企业发出了检察建议,不仅提供了“漏洞报告”,还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升级提供了蓝图。在法庭上,面对被告人的辩解,公诉人从证据、法理和情感三个层面进行了递进式的法庭教育,最终使所有被告人自愿认罪。

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完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他13名被告人也被判处了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一判决结果无疑是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有力震慑。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知识产权,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提醒了所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人,这也是一个严厉的警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