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近日公布了其二季度财报,数据呈现出一幅复杂图景。尽管总收入达到302.5亿元,但同比下降了4.5%,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88.9亿元,同样下滑4.7%。在4至6月期间,理想共交付新车11.1万辆,同比微增2.3%,然而单车收入却降至约26万元。
尽管如此,理想的盈利能力仍相对稳健,经调整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下降2.7%,意味着平均每售出一辆车能赚取约1.35万元。相较于仍在盈亏线上挣扎的竞争对手,理想月均3.7万辆的销量表现依然抢眼。
然而,理想的三季度销量预测却显得不那么乐观,预计销量将在9至9.5万辆之间,同比降幅在38%至41%之间。考虑到7月已交付3万辆,8月和9月的预计交付量合计仅为6至6.5万辆。这一预测引发了市场对理想增程市场增长压力及纯电战略转型紧迫性的关注。
理想的港股股价在i8发布近一个月后跌幅超过20%,目前市值约为1786亿港元,显示出市场对于理想当前表现的担忧。不过,近期销量数据似乎出现了转机,i8发布后,理想连续三周周销量超过5000辆,并在第34周回升至7600辆,环比增长36%。
这一积极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CEO李想的再度高调亮相。自i8发布以来,李想的曝光度达到了近两年来的高峰,不仅快速调整价格并解释配置调整原因,还与罗永浩进行了近4小时的深度对谈,并在多个场合密集发声。
理想汽车的Q2财报显示,汽车销售收入为289亿元,单车收入约为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万元。这一下滑反映了定价较低的L6车型销量占比依然较高。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L6的销量占比已上升至约50%,理想为维持销量对L系列进行了较大力度的促销,并清理老款车型库存。
尽管面临降价促销的压力,理想的毛利率依然保持在健康水平。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1%,实际卖车毛利率为19.4%,同比提升0.6至0.7个百分点。这一水平仍超过特斯拉和国内多数新造车企业。
在费用控制方面,理想保持了其一贯的节俭风格。二季度研发费用率为9.3%,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为9.2%。在20.1%的毛利率基础上,扣除主要费用后,理想实现了14.6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净利率为4.9%。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理想的低调策略可能使其失去了一些市场关注度。李想曾是中国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但近年来逐渐退居幕后。然而,面对当前的竞争压力,李想不得不重新站到台前,点燃市场信心。
自i8上市初期表现未达预期后,李想迅速调整策略,不仅调价还增加了市场曝光度。他在微博上几乎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在抖音等平台活跃,并与罗永浩进行了深度对谈,坦诚地承认了过去的错误并分享了改进方向。
随着李想的高调回归,理想的销量也开始出现回升迹象。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9月即将发布的i6车型被视为理想不能失败的关键之战。这不仅是一款新车,更是理想纯电战略转型的重要尝试。
李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理想在迭代速度上不足,需要加速产品和技术迭代,并重视营销。管理层同时给出了回归单品爆款逻辑、加速迭代和重视营销三个改进路径。
i6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市场对理想未来发展的信心。理想需要一款能够在主流价格区间站稳脚跟、重新拉动高速增长的产品来证明其纯电产品能力。李想的高曝光策略能否为i6带来足够的市场关注和销量,将很快在9月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