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红外波段定格星诞瞬间: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捕捉Pismis 24星团璀璨画卷

   时间:2025-09-06 21:14:41 来源:IT之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近日再度传来震撼发现——其官网最新发布的图像中,星团Pismis 24的壮丽景象被清晰捕捉。这个位于龙虾星云(NGC 6357)核心区、距离地球5500光年的星团,在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NIRCam)镜头下,呈现出数千颗恒星如珠宝般闪耀的奇观,将恒星形成的混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像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双星系统Pismis 24-1。这个曾被误认为已知最大质量单星的天体,如今被证实由两颗恒星组成,质量分别达到太阳的74倍和66倍,仍稳居迄今发现的最大质量恒星之列。尽管影像中无法分辨单颗恒星,但它们位于锯齿状橙色尖峰上方的恒星群中心,最高尖峰精准指向这一位置。

星团中的恒星因质量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质量最大的成员呈现六芒星衍射斑,而数百至数千颗较小的恒星则根据类型和包裹尘埃量,显现出白色、黄色或红色的光芒。这种色彩与形态的差异,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恒星演化阶段的直观样本。

研究人员指出,图像中的空间尺度远超日常认知。图中最长的尖峰结构从顶端到底部长达5.4光年,仅尖峰顶端的宽度便可容纳超过200个太阳系并列排列。这一数据直观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星团的复杂结构。

这张图像被视为解读恒星形成机制的关键线索。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高密度区域,当质量累积至临界点时,恒星便在此诞生。新生的恒星通过核聚变“点燃”后,会以电离氢气体和恒星风的形式反馈周围环境,压缩尘埃并触发新一代恒星的形成,形成恒星诞生与星云演化的循环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图像仅覆盖了NIRCam相机的视场范围,实际星云结构向四面八方延伸得更远。这意味着在镜头之外,可能还存在更多未被记录的恒星形成活动,为未来的天文研究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