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淘宝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入局外卖赛道后,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表面热闹的表象下,上市餐企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复杂态势——头部企业整体显现止跌回升势头,但消费疲软、政策调整与新平台冲击带来的挑战依然严峻。
据红餐网统计的29家上市餐企半年报显示,17家企业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古茗以41.26%的增速领跑;15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但仍有7家处于亏损状态。达势股份(达美乐中国运营商)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营收25.93亿元,净利润6592.4万元,同比增幅达5倍。味千中国、周黑鸭等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00%,实现扭亏为盈。
减亏成效同样显著。呷哺呷哺上半年净亏损收窄至8407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74亿元;奈雪的茶亏损额从4.4亿元降至1.19亿元;叙福楼集团亏损额从2653.5万港元骤减至64.7万港元。这些数据印证了头部企业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恢复元气的趋势。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愈发明显。香港餐饮业受旅游人数减少、租金高企等因素影响,近半年已有超20家连锁品牌宣布结业。连锁巨头大快活2025财年亏损扩大至1462万港元,稻香控股、唐宫中国等中高端酒楼企业上半年集体由盈转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内地大众餐饮品牌逆势上扬,小菜园、绿茶集团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赛道间的冷热不均同样突出。小吃快餐领域整体表现稳健,达势股份、百胜中国保持增长态势;卤味赛道呈现"增利不增收"特征,煌上煌一年半内关闭超1500家门店;新茶饮品牌扩张速度放缓,蜜雪冰城上半年新增6535家门店,全球突破53000家,但霸王茶姬净利润同比下降38.3%。
存量竞争时代,企业运营策略发生根本性转变。客单价持续走低成为普遍现象,海底捞客单价从102.9元降至97.9元,正餐及火锅品类同店销售、翻台率普遍下滑。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指出:"当前餐饮市场已进入彻底的存量竞争阶段,新开餐厅本质上是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增加供给。"
这种认知推动企业调整扩张策略。小菜园上半年新增门店仅5家,较2024年的131家大幅收缩;奈雪半年关闭160家门店,但单店日销售额提升4.1%。成本管控成为关键战场,小菜园通过引入炒菜机使员工成本下降8.26%,单店面积从350㎡压缩至220-250㎡,人效与坪效显著提升。
供应链优化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环节。蜜雪冰城构建覆盖全国的仓储网络,在33个省级行政区、超300个地级市建立配送体系,海外4国布局本地化仓储;通过与巴西签订40亿元采购协议,建立五大生产基地、70余条智能生产线,实现核心食材100%自主生产。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有效支撑了其全球扩张战略。
多品牌战略成为头部企业寻找增量的重要路径。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焰请烤肉、小嗨火锅等11个新品牌,74家门店贡献收入从1.82亿增至5.97亿。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门店突破8000家,制定"万店计划";古茗8000家门店配置咖啡设备,推出4.9元低价咖啡抢占市场。
跨界创新呈现多元化特征。奈雪在广深推出"奈雪green店",拓展轻食烘焙全时段消费场景;卤味企业集体转型,绝味开设"绝味plus"休闲店,周黑鸭推出"3斤拌·小锅鲜卤"现制热卤品牌,通过场景重构探索新增长点。这些创新实践折射出餐饮企业在存量竞争时代的突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