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格力七年徘徊:线上化滞后、全球化浅尝、多元化受阻,何以破局?

   时间:2025-09-09 06:56:31 来源:有数DataVision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半年报陆续披露,国内家电行业三巨头的业绩分化愈发明显。当美的、海尔实现双位数增长时,格力却出现营收下滑,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自2018年突破2000亿元营收门槛后,格力始终未能突破这一瓶颈,而家电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加速瓦解。

2018年堪称行业分水岭。当年格力以31.5%的市场份额稳坐空调行业头把交椅,却在次年遭遇美的价格战狙击。借助铜、铁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契机,美的推出457万台低价空调,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场战役直接导致2019年美的市场份额反超格力,并延续至今。资本市场反应更为剧烈,2020年美的市值首次超越格力,次年海尔也完成反超,形成新的行业格局。

行业剧变背后,是家电市场三大结构性变革的叠加冲击。线上渠道的崛起最为显著,空调品类线上销售占比从十年前的10%跃升至50%,传统家电卖场日渐式微。这种转变直接冲击了格力依赖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其"淡季返利"模式在电商造节冲击下优势尽失。反观美的,2017年启动销售体系改革,将销售公司转型为运营中心,经销商收益模式从差价转向服务费,到2019年线上销售占比已达35%,远超格力的10%。

智能化浪潮成为第二重冲击。物联网技术催生的"全屋智能"概念,要求家电企业具备软件研发能力。小米凭借消费电子领域的软件优势,通过"手机×AIoT战略"快速切入市场。2018至2024年间,其IoT平台连接设备从1.5亿台激增至9亿台,相关业务营收从400亿元增长至1040亿元。这种技术驱动的差异化竞争,使小米在传统巨头转型期实现弯道超车。

全球化布局的差异则构成第三重变量。当国内家电市场年化增速放缓至3%时,海外扩张成为必然选择。海尔通过收购三洋、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快速构建全球品牌矩阵,2024年海外收入达1429亿元。美的同样通过并购东芝白电、意大利Clivet等品牌,实现1690亿元的海外营收。相比之下,格力同期海外收入仅282亿元,占比不足15%,全球化进程明显滞后。

渠道改革阵痛在格力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20年董明珠曾坚决反对转型线上,担忧影响60万门店员工生计,但半个月后即在抖音开启直播首秀。13场直播创造476亿元销售额,却引发大经销商京海担保减持20亿元股票。后续渠道改革虽搭建起直销系统,但实质仍作为经销商进货渠道,未能真正建立直营体系。这种妥协性改革,导致格力在多元化产品推广上始终落后美的半拍。

多元化战略的成败更显分化。美的2016年溢价36%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经过整合后,该业务已贡献超过30%的营收,成功切入工业自动化领域。反观格力,收购的珠海银隆钛酸锂电池因能量密度低,仅能在公交车等固定路线场景应用。2023年斥资30亿元收购盾安环境,意图搭上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快车,但受限于空调客户基础,去年仅贡献8.1亿元营收。其工业制品、绿色能源等新业务,去年分别仅增长0.8%和下跌36.7%,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这场行业变局中,资本运作窗口期的把握至关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家电企业集中剥离低利润业务,三洋洗衣机、东芝冰箱等品牌相继出售。美的、海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收购获得品牌使用权和海外市场渠道。这种战略选择使海尔海外收入增速长期领先国内,2021年北美市场营收较收购当年增长近300亿元。而格力在全球化资本运作上的保守,使其错失重要发展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